题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①吴广素爱人(_______________) ②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 
③忿恚尉   (_______________)  ④陈胜佐之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广故数言欲亡 今亡亦死
B.辍耕之垄上   令辱之
C.固以怪之矣   祭以尉首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士卒多为用者。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小题4】陈胜、吴广是有勇有谋的人,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们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小题5】怎样评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3: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湍绿潭吴广爱人
B.清荣峻茂。多趣味家富马,其子好骑
C.空谷传响,哀转久夜久语声,如闻泣幽咽
D.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

①留牍:公文。②潍县: 地名,今山东潍坊市。 ③ 值:遇,遇到。④谴:谴责、责备。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异 渔人甚之 属引凄(《三峡》)
B.舍 便船     屋俨然
C.去 停数日,辞 乃记之而(《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也 伐竹取(《小石潭记》)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5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焉间:     
(2)小惠未徧:     
(3)神弗也福:     
(4)望其旗靡:     
(5)牺牲玉帛牺牲: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小题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小题5】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