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之 ②臣亦尝兵说魏昭王 ③亲尝教以④许由无天下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小题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小题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2 01:1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虽有马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 食不饱,力不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C.策之不以其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D.鸣之而不能其意 中外直,不蔓不枝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语段(二)用②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河东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   可:大约B.往来翕忽   翕忽:飘忽不定
C.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D.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记之而去    见渔人,大惊
B.其境过清     刀劈狼首
C.如鸣佩环,心乐 忘路远近
D.不可知源     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游览顺序先后写了“发现小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等内容。
B.第①段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C.第②段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日光、鱼影表现潭水的清澈。全段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D.第④段写小石潭四周幽深冷寂的环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落寞悲凉之情。

同类题5

现代文阅读理解(1 5分)
藤野先生(8分)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小题1】在选文第①段括号处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2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说“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为什么“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2分)
【小题3】选文第④段说“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请结合选文来回答,“我的意见”变化的内容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变化的内容:
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