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请你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三臣于草庐之中
(2)遂先帝以驱驰
(3)夜忧叹
(4)以彰其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臣卑鄙  伤先帝之明
B.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五月渡泸
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则治臣之罪
D.无兴德之言  徐公不君之美也
【小题3】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4】诸葛亮处处不忘先帝之恩,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继续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大业,贯穿全文的两种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6 11:49: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加点横线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
(2)以修身(_________)
(3)年与时(__________)
(4)遂成枯落(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夫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也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小题4】选文中诸葛亮诫子,链接材料中刘备训儿,其内容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同类题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揭然:高举的样子。③恻然:恳切的样子。④细碎:琐碎的杂念。
【小题1】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    )
A.忍屈/伸去/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B.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C.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须静也(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B.意与日(距离)
C.何患于不(成功,实现  )
D.夫志当高远(怀有,怀着)
【小题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诫子书》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乙)文中“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从这几句可看出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D.(乙)文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作为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小题5】《诫子书》论述了修身和为学都要“__________”的道理,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才能 “ 致远” ;《 诫外甥书》则论述了“__________”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两篇文章都强调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

同类题5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②尊盛位高势盛。③畏同“威”,威严。④博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⑤由 奉行,遵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性(________)
(3)其身者(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成王封伯禽鲁/②吾天下亦不轻矣
B.①守之恭者/②子无鲁国骄士
C.①犹恐失天下士/②守以浅者
D.①亡身者/②择善者而从之
【小题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小题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