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古诗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小题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2-01 05:0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二红饭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选自《东坡文集》)

(注)①今年:指元丰四年,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庖人:做饭的人。

(丙)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归,居阳羡。阳羡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选自《梁溪漫志》)

(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______)
(2)粳米尽(______)
(3)问其居所在(______)
(4)谓之曰(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日 中 饥 用 浆 水 淘 食 之 自 然 甘 酸 浮 滑 有 西 北 村 落 气 味。
【小题3】(乙)文写的是“二红饭”,这“二红”指的是什么食物?
【小题4】结合(丙)文的内容,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甲)(乙)两文一雅一俗,苏轼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3

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岐山:与前文的 “扶风”一样,二者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农历四月初二。⑥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⑦丁卯:农历四月十四口。⑧忭:欢乐、喜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伛偻提携(______)
(2)得之心而之酒也(_______)
(3)甲子又(_______)
(4)三日止(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 官吏相与庆于庭。
【小题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项是
A.甲文以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在这些“乐”中既有寄情山水之乐,更有与民同乐之情。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容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小题4】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