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13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之者谁?名: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然而前陈者。杂:     
【小题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3】(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小题4】(小题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5】(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07 10:4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八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______)
(2)沉鳞竞跃(______)
(3)无与为乐者(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5)怀民未寝(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其奇者/念无为乐者
B.四时各/声泪
C.怀民亦未/食难安
D.山川美/实是欲界仙都.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本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中的一部分。
B.“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的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本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D.“但少闲人如吾两入者耳”中“闲人”指无职无权,没有事可做的人,这里暗含无聊空虚之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小题1】把原文空缺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山门于河(________)
(2)阅十余(________)
(3)数小舟(________)
(4)转转不(__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当求于上流/②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B.①非木柿/②斯陋室(《陋室铭》)
C.①果得数里外/②尝射家圃(《卖油翁》)
D.①石性坚重/②蒙始就学(《孙权劝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小题5】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