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史》: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   (2)不物喜   以:___________
(2)斯人   微:___________   (4)他日政   为: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
【小题3】读完甲、乙两文,请简要回答为何“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小题4】纵观古今,你还能举出“先忧后乐”之人的事例吗?试举两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1 05:0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里,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国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回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注释①映带:映衬、围绕。②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③信:实在。④夫:句首发语词,不译。⑤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⑥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⑦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⑧一:把……看作一样。⑨齐:把……看作相等。⑩彭殇:长寿和短命。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固 知 一 死 生 为 虚 诞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   ②浊浪排空 ③群贤
日也  ⑤之于怀 ⑥其一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小题4】阅读(乙)文分析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阅读(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贫。日食齑粥一角,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每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尝谒相士问云:“能作宰相否?”相士云:“不也。”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讶之曰:“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齑jī: 韭菜的细末。  ②谒:拜见。  ③相士:算命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古仁人之心 求:
(2)异二者之为 或:
(3)食齑粥一角 日:
(4)谒相士 尝: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B.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C.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D.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
【小题4】甲文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哪一句?乙文通过哪两件事表现范仲淹的这一政治抱负?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下之忧而忧
(2)斯人
(3)太守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文者
B.自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属予作文记之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写了哪几种“乐”。
【小题4】甲文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乙文则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甲文中的“忧”和乙文中的“乐”在本质上有何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