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还家  ③不为外人道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11 11:35: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ƒ者,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小题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处(_________)    (2)乘奔御风(_________)
(3)甲翁之妻子去乡(_________) (4)然未登泰山(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王命急宣 则千或百果然鹤也
B.春冬时 差矣,汝
C.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丛草为林
D.至之市,忘操之 同邑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小题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二翁登泰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