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八、(2016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 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
B.晋陶渊明爱菊   故人不亲其亲
C.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
D.及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天下顺之
【小题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小题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小题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5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________)
(2)公孙仪相鲁而鱼(____________)
(4)弟子谏曰(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小题3】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小题4】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小题5】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问题

(甲)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与之化矣。是以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君子必慎其所与处焉!”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谅:诚信。②便辟:阿谀奉承。③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④便佞:花言巧语。⑤肆:店铺。 ⑥是以:即“以是”,因此。⑦轩冕:华丽的车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字。
(1)子:①曰:益者三友 (_______) 
非吾友也(__________)
(2)友:①子非吾也(_____)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如入芝兰之室
B.华捉而掷去之
C.久而不闻其臭,也与之化矣
D.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3)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小题4】根据古人交友情况,谈谈自己的交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