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溪行(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
(4)处处之(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5 11:3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
【小题2】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小题4】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题5】请你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块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诸:相当于“之于”。③蚤:通“早”、④昧爽:拂晓,黎明。⑤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⑥罹(lí):遭遇(祸患)。

(乙)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遂 钩 肉 翘 足 挂 树 间 示 以 空 担
【小题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走,又从之____
(2)十余金____
(3)其一坐于前____
(4)狼亦矣____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有何异同?(从它们的行为、结局、秉性等角度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背影》中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ᾴnshᾱn)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pᾴnshᾱn)
【小题2】结合语境,说说“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一句中“攀”改成“抓”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3】语段中画线句“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朴实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你以第一人称口吻,写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同类题4

阅读论述性文章,完成各题。

谈读书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小题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小题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小题3】画直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层的论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