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
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忧国爱国”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阐释了自己生在盛世,却闲居在家,渴望出仕报国的心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6-08-11 03:5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______)(2)不能其一处也。(_______)
(3)无不毕 (______) (4)立或卧。 (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环除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①山水之乐  ②心窃
(2)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   ②有二小儿戏沙上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小题3】(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用原文作答)
【小题4】(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