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
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忧国爱国”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阐释了自己生在盛世,却闲居在家,渴望出仕报国的心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6-08-11 03:5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醇厚悠长的韵味。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

选文一: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1】《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人名),《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人名),都是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________。(人名,一位即可)
【小题2】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小题3】读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为成语,现在通常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同类题4

《春酒》语段阅读(10分)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小题1】为什么要喝会酒? (2分)
【小题2】“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为什么用“一定”?猜想一下是怎样的情况。(2分)
【小题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这句话中的“巴结”一词有什么特点?这句话描写了阿标叔什么性格?(3分)
【小题4】从上文的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5】请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不得超过5个字。(1分)

同类题5

阅读《桃核之舟》,完成下题。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约八分许。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开之,则内有栏搪。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乃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选自《六砚斋笔记》卷一)
【注释】①第:宅第。②篷栊:船篷和窗子。③枢:窗户上的转轴。④栏搪:窗户里面刻有花纹的木条。⑤皤腹:腆着大肚子。⑥咮(zhòu):本指鸟嘴,这里指茶壶嘴。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词语。
(1)余春波新第
(2)余核舟一
(3)长约八分
(4)一橹篷上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
【小题3】下面加横线字与“开,则内有栏搪。”中的 “之” 用法和意义一样的是(   )
A.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孔子云:“何陋有?”(《陋室铭》)
C.持就火炀。(《活板》)
D.久,目似瞑,意暇甚。(《狼》)
【小题4】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本文中的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选自《桃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