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是 __(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____,是一部____通史。
【小题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找出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5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知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国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ト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逸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图,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注)①外家:指外祖父母家、舅家。②宦游:指外出求官或做官。③(jiù):租货。④定ト;指定居。⑤颓然:坍塌的样子。⑥杳:云雾缥缈的样子。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 解衣睡 熊掌,亦我所
B.乐:  念无与为者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C.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许先帝以驱驰
D.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辄醉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呼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语段(一)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4】两个语段的景物描写都极具特点,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