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是()(3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下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12-03 08:57: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阻绝  (   )  (2)猛浪若  (    )
(3)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小题3】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乙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
【小题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而”相同的是(  )
A.濯清涟不妖B.启窗
C.舟中人两三粒D.溯溪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下一 强饮三大而别
B.湖中人鸟声俱   往来而不
C.上下白 长烟
D.此     太守与来饮于此
【小题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得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小题5】请将文章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同类题4

阅读《纪念白求恩》,完成后面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小题1】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
【小题2】文中②③两节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小题3】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为“ ”,请谈谈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小题4】“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5】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学完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后,该如何来反驳他。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的肩上转移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她的安排一样。
【小题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 _____________ (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文中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
【小题3】如何理解第⑤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小题4】请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1)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写出这幅图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