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
(2)去后
(3)门外
(4)尊君在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5 07:4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小题1】把原文空缺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山门于河(________)
(2)阅十余(________)
(3)数小舟(________)
(4)转转不(__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当求于上流/②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B.①非木柿/②斯陋室(《陋室铭》)
C.①果得数里外/②尝射家圃(《卖油翁》)
D.①石性坚重/②蒙始就学(《孙权劝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小题5】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土石?”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①年且九十   且:   ②其如土石何? 如……何:
③一厝朔东   厝:   ④将走北饮大泽 大泽:
【小题2】愚公和夸父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两人都勇气可嘉,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结合文章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