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行    ___    ②门外戏    ___
③下车之    ___    ④入门不    ___
【小题2】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②日 中 不 至
【小题4】元方的方正之气体现在那四个方面?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2 08:4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访。②进火:烧火。③著箅:放置蒸食物用的竹屉。④釜:锅。⑤馏: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滤出蒸熟。⑥糜:比较稠的粥。⑦识:记住。⑧志:记、记住。⑨易夺:补充。⑩但:只,只要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日中: ⑵元方入门不
⑶俱而窃听: ⑷尔颇有所识
【小题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B.友人/惭,下车/引之
C.太丘/使/元方、季方/炊D.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小题4】回答问题
⑴(乙)文讲述了“蒸饭成粥”这一成语故事,陈元方、陈季方为何将饭煮成了粥呢?请用原文的语句准确地回答出原因。
原因:  。
⑵读完这两则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元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陈元方这个人物的特点。(至少两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释)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②剡(shàn):县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余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__)
(3)起彷徨 (____________) (4)即便夜乘小舟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望皎 复行数十步豁开朗
B.即便夜乘小舟就 实是欲界仙都
C.造门不前返     余强饮三大白
D.人问故 问姓氏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5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小题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贼攻郡 恰逢
B.君与家君日中  约定
C.未若柳絮风起  趁
D.贼至。 既然
【小题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太丘舍去  吾今死矣,子可
B.岂荀巨伯所邪? 三人
C.敢独止 温故知新
D.尊君在习乎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小题4】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