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弈:古代一种围棋。② 弈秋:善弈者,名秋。③为:同“谓”,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 私作群鹤舞空_________ ② 项为之__________
③使弈秋二人矣___________ ④ 非也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项为之强B.思援弓缴而射之C.虽与之俱学D.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小题3)翻译句子。(2分)
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幼时记趣》和《学弈》中选取一篇文章,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文章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3-01-14 01:5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平心率物: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②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说道理给人听。③至乃叹曰: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④短:批评,指责。⑤岁:年成。俭:生活艰难,贫困。
⑥阴:暗中。⑦整拂:整理拂拭(衣服)。⑧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⑨克:克制。
【小题1】下面词语中“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奋不顾身C.左顾右盼D.顾此失彼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相而去(____________)   (2)岁荒民俭(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理解:友人失信在先,在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开后,不但不承认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且把责任推到陈太丘身上,说明他是一个不讲礼仪、不讲道理的人。
(乙)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翻译: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理解:陈寔在发现盗贼后,担心自己的子孙也会行为不端,所以特意对子孙进行训诫,告诉他们要注意品性的修养,无意之中感化了盗贼,使之惭愧认罪。
【小题4】(甲)文中陈元方与(乙)文中陈寔父子二人在对待别人的错误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你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日:“忠臣孝子也。”客日: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日:“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日:“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③府君:对太守之称。④伛:弯腰。⑤放:流放,放逐。⑥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 人名,均侍奉父母十分孝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尊君在___
⑵元方入门不___
⑶足下言何其也___ 
不相答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小题3】下面句中的“而”字有几种意义( )
①客惭而退  ②曲肱而枕之  ③博学而笃志  ④相委而去  ⑤学而不思则罔
A.2B.3C.4D.5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表现出怎样的共同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