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②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③回巧④献技⑤,以效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⑦之状与目谋⑧,瀯瀯⑨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⑩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注释) ①李深源、元克己:作者的两位友人。②刈(yì意):割。③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④回巧:指山峦回环、云水萦绕。⑤献技:指鸟兽呈献出各种技艺。⑥效:呈献。⑦清泠:形容景色清凉明澈。⑧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⑨瀯瀯:拟声词,水回旋的声音。⑩匝(zā)旬:满十天。(11)澧镐鄂杜:地名,都是当时京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的地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蒙络摇缀②往来翕忽悄怆幽邃 ④而有之⑤予怜而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小题3】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石潭的构造特点、有活水注入、少有人来等都是潭水清澈见底的原因。
B.甲文中“斗折”写的是静止的溪身,“蛇行”写的是流动的溪水,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用“犬牙”形容小溪两岸的形状,突出了“岸”是石岸,特征明显。
C.甲乙两文中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密切地交融在一起,情融景,景寓情,使这两篇游记散文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内容。
D.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叙述发现石潭、购买小丘的事,描写石潭和小丘的美丽景色,议论石潭和小丘的遭遇,直接表达了对它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小题4】(小题4)有人评论: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他笔下的小石潭和小丘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请结合以上两段选文,联系作者的遭遇,说说小石潭、小丘与作者之间的相似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10 02:32: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一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留其东一面壁,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a)_____,却晦而即(b)_____.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注)①雉堞(zhì dié):泛指城墙。②问:通“闻”,听到。③隰:低湿的地方。④畊:同“耕”。⑤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⑥庖:厨师。⑦牖(yǒu):窗户。⑧斥:放弃。⑨病:不满。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处处志(《桃花源记》)
B.至游舫冶尊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C.西有堂 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D.时亦点其中  蒙络摇(《小石潭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②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4)(乙)文“明”、“旷”两个词还原到文中的括号内依次填入的是  a    、b    ;(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    心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如一①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有删减)

(注释)①如一:相同。②微:小。③坑谷洼隆:坑谷凹凹凸凸。④龈腭:像牙床和腭一样不平。⑤遗老:前朝老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
C.五斗米顷(煮熟)
D.出之,乃坠大谷(向南面)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急赴之,卒不见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业 盖简桃核修狭者
C.渊水积焉,尽山麓计其长曾不盈寸
D.其中坑谷洼隆,井灶龈腭之状 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如一探之不可穷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小题5】《游小盘谷记》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
②故不苟得也
③吾千钱
④何不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   皆以美徐公
C.行道人弗受   是以谓“文”也
D.万钟于我何焉 牺牲玉帛,弗敢
【小题3】下列各项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而/乡邻之生日/蹙
C.士/不可以不/弘毅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小题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