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皆若空游无所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3-04-01 01:4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改)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改)

(注)①崇阜(fù):高山。②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沿着。③杠:独木桥。④钱氏有国:指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的吴越国。⑤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镇守苏州时大建园亭。⑥榜:驾船。⑦苏舜钦,宋诗人,号沧浪翁,庆历中支持范仲淹改革,遭反对派诬陷,被罢官,退居苏州沧浪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乎城中     佛印绝弥勒
B.与风月为宜   水清冽
C.鱼鸟共
D.返思之汩汩荣辱之场   寻所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小题4】和柳宗元一样,苏舜钦也在文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情感变化过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庾公乘马有的卢,或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美姿容,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额有白斑,传说为害主之马。③或:有的,有的人。④语:告诉。⑤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令尹。相传儿时在路上见到两头蛇,迷信认为看到的人必死,他怕别人再看到蛇而死,便将蛇打死埋掉了。⑥达:明白事理。
【小题1】对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恐/前后受其敌
C.昔孙叔敖/杀两头蛇D.庾公乘马有/的卢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敌:(________) (2)股:(________)(3)昔:(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效之,不亦达乎?
【小题4】文中的庾亮不卖“的卢”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

同类题4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1】选文中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小题2】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联系选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也 (2)有至道
(3)学半    (4)其久也
【小题2】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
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