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小题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一个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是一个排比句,说说它的作用。(3分)
【小题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4分)
【小题4】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江浙一带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你能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吗?简单的介绍一下你所在地区的地方文化。(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09 11:3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小题1】有哪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3分)
【小题2】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在南京的见闻一句都没写?(2分)
【小题3】词语品析:
①“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如何正确理解“太聪明了”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2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佚名

宝贝,请你放下手里的喜羊羊,让它睡到你自己的小屋去。你乖乖地坐在那儿,安静地听爸爸讲,我们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老家有一条河,那是一条充满快乐的河。它从我们家对面的大山上悄悄地发源,在美丽松鸡和野兔戏耍的林间流过,洁白如雪,飞如银丝,一路欢歌,经过我们安详的小村。

我们童年的时光,随着哗哗的歌唱在不轻意间悄然流逝。有时,赤脚走在冰凉的河水中,我分明感觉岁月从指间滑过的清爽。

童年的劳动任务,是每天给家里的老牛割上两竹篓青草。

我们明明知道小河边的草已被我们消灭得精光了,哪怕是一棵尖尖的草芽。但还是禁不住哗哗水声的诱惑,每一次割草都一路朝小河边飞奔而去。我们在半山坡上就甩掉竹篓,让它自己从山坡上滚落下去。等我们脱光衣服,一个猛子跃到小河中时,它已惊魂不定地到达。

我们光溜溜的排成一个长队,站在高高的大石头上,青蛙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往水里跳,惊起如雪的浪花。

我们在春天的小河里戏水,三月的阳光慷慨地照耀着我们黑黑的皮肤,照耀着我们纯洁如水的童年。

河边长着一个高高的核桃树,有一年春天的时候,居然在树冠上长出了一个篮球大小的蜂巢,整天蜂群乱舞,热闹至极。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爬上树,一把火,把这个蜂巢给烧了。并且享受了一顿油炸小蜂儿的美食。童年的时光中有许多未知的快乐在远方召唤。

秋天,成熟的核桃从夜空中滑落的声音,那是童年里最美丽的声音。

我知道,在这样的季节里,好伙伴们都睡到了木屋的楼上。每一个晚上,猫一样的耳朵耸立,绝不放过一丝丝的风吹草动。

那些让我们期盼很久的核桃,终于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深夜成熟,悄然落下。

那样的夜里,核桃打破碎碎的月光,从树叶间飞鸿一样穿过,吓走一只美梦中的松鼠,仓皇而逃。

“啪——啪——啪”,睡在木楼上的我们默默地计算着我们的希望:一个,两个,三个……天还未亮,我们如猴子一样,提着篮子,往树下飞奔而去。把希望一个一个装进提篮里,慢慢地积攒,晒干了,卖给那些城里人,换来我们一个学期的学费。

夜深了,草堆上洒落一层淡淡的银辉。

我们在草堆间捉迷藏,银铃的笑声抖落棕树上淡淡的月光。

有时,我们也会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打着火把,顺着一条山沟一路寻去。我们去找一种像癞蛤蟆一样的石蚌,用鸡蛋蒸来吃,味道十分鲜美。

这些长相难看的家伙,属于夜猫子系列,白天猫在洞里睡觉,晚上悄无声息地出来活动。我们自己做的手电筒对它一照,呆呆地不动了,一伸手便拿住了。

月光下如雪的山泉,时隐时现的火把,欢快的笑声响彻云霄。

这就是我们藏在花蕊里的童年,神秘、美丽、自由、芳香……

(摘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为何取题为《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小题2】从下面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段,品味它的作用。
(甲)家有一条河,那是一条充满快乐的河。它从我们家对面的大山上悄悄地发源,在美丽松鸡和野兔戏耍的林间流过,洁白如雪,飞如银丝,一路欢歌,经过我们安详的小村。 
(乙)那样的夜里,核桃打破碎碎的月光,从树叶间飞鸿一样穿过,吓走一只美梦中的松鼠,仓惶而逃。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何要给孩子讲述童年的事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回答问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展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小题1】(甲)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加点词“几乎”强调了_________;(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的经过。
【小题2】(甲)文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
【小题4】根据(乙)文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同类题5


洁白的栀子花
美国玛莎·阿伦 邓笛(编译)
从我12岁那年起,每次我过生日的这一天,花店都会将一束洁白的栀子花送到我家。花是给我的,可给我送花的是谁,连花店跑腿的小伙计也说不知道。花束上没插贺卡,也没留便条,事后也没人打电话说自己是送花人。几次以后,我也不再去打听是谁送的花了,我只是快乐地看着它,嗅着它,这神秘、漂亮的花儿迷人地躺在粉红的包装纸里散发出醉人的香味。
但我心中一直在想象谁是送花给我的人。这个人,或许有点害羞,或许很有个性,不想让人知道身份,但不论是谁,肯定是喜欢我或对我心存感激的人。由于处于人生花季,最让我激动的想象是,送花人可能是个男孩,与我相识相知,或对我一见钟情。
我的妈妈也帮我猜想谁是送花人。她问我,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她的话使我想到了邻居的太太,我放学回家,常碰到她从车上卸一大堆东西,而她的几个孩子则调皮地跑来跑去,我不是帮她搬东西,就是帮她照看孩子,防止他们跑到大路上去。我又想到路对面的一个老人,每年冬天都是我帮他取邮件,以免他经过台阶时滑倒。或许是他们中的一个送花给我表示感谢?
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我17岁那年,一个男孩伤了我的心。他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我伤心地哭成了一个泪人。哭泣中,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早晨醒来时,我看到梳妆台的镜子上妈妈用唇膏给我留下的一行字:“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看着这句话反复琢磨,并让它留在镜子上,一直到我从失恋中恢复过来,才将它擦掉。
但也有些伤痛是妈妈无法医治的。在我高中毕业前夕,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悲痛、害怕、绝望,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及我期盼已久的舞会、话剧表演等各种庆祝毕业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我甚至不想报考我一直神往的远方的一所大学,而只想留在家里在本地一所大学读书,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
妈妈尽管也悲痛欲绝,但还是没忘掉我的事。在爸爸去世前一天,她和我一起在商场买了一套连衣裙,是那种有着红白蓝三色的瑞士产的连衣裙,妈妈说我穿上它一定会成为舞会上的公主,但回到家我们发现营业员把尺寸搞错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调换,第二天爸爸就去世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妈妈没忘记。在毕业舞会前一天,我在床头发现了已经调换过的连衣裙。
妈妈总是关心子女的感受。她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逆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觉得生活就像那束洁白的栀子花,漂亮、迷人、有生命力,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丝的神秘。
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
【小题1】你认为是谁给“我”送了十年的栀子花?请简述理由。
【小题2】妈妈利用神秘人送来的栀子花,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迪?
【小题3】如何理解妈妈写的“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这句话?
【小题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文章以“洁白的栀子花”为题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