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沿阻绝() ②湍绿潭()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疾也不物喜
B.间千二百里真无马邪
C.春冬时乃记而去
D.王命急宣而长烟一空
【小题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4】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17 11:1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 》,作者是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_(人名)(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______)    ②乘御风(______)   
飞漱其间(______)    ④哀转久绝(______)
【小题3】《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佳作,既然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应该写水,选文为什么从山写起?
【小题4】《天净沙 秋思》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表达,用九种事物构建了苍茫的深秋景致。本文春冬之景的描写中也有“以词代句”的手法,请写出这句话并说说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小题5】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又含肃杀凄冷。在情景交融中以渔子的悲歌作结,这样设计文章结尾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2

(盐城中考)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 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 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1)【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
走进东方湿地,_________
(2)【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九十(_________) (2)杂然相(_______) (3)始一焉(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