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沿阻绝() ②湍绿潭()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疾也不物喜
B.间千二百里真无马邪
C.春冬时乃记而去
D.王命急宣而长烟一空
【小题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4】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17 11:1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纯:____________ (2)悉以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求古仁人之心
C.立亮卒  卒获有所
D.病而死 舜于畎亩之中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小题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溪而渔 把酒
B.至于者歌于途 势竞上
C.太守谁 太守自
D.山间四时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树 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B.杂然前陈者 朝往,幕而归
C.西南诸峰 真无马邪
D.醒能述文者 不物喜
【小题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享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