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9-12 09:50: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屋下架屋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释)①屋下架屋:愿意是在屋子底下再建屋子,比喻结构、内容重复。②庾仲初:指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③名价:称道、评价。④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并列为三,与《三都赋》并列为四。⑤都下:都城,此指建业。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庾仲初作《扬都赋》 大功告
B.与儿女讲论文义   英雄儿女
C.公欣然欣然自得
D.俄而雪 风驰雨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B.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C.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D.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小题4】明代胡应麟评《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请结合以上两篇文章内容,谈谈对谢太傅形象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至晴初霜(______)
②属凄异(______)
日,天宇晴霁(______)
④四无纤翳(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之”都用作助词的一项是(____)
例句:久不散,亦可异也
A.曾子之妻市(《曾子烹彘》)B.求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C.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康肃笑而遣(《卖油翁》)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十 二 峰 者 不 可 悉 见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了巫峡秋景和巫山群峰,二者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特征:________;作用:________
(乙)特征:________;作用: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岭南旧献生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临武长汝南唐羌上书曰:“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第四十》)
(注释)①唐羌:字伯游,东汉汝南(今河南汝南、平舆县间)人,辟公府,补临武长。②滋味:美味。    ③功:功绩。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谤于市朝()(2)时时而进()
(3)不于路()(4)其太官勿复受献()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
【小题3】试分析甲乙两文的皇帝有什么共同点,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