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文言阅读与赏析。(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2分)
【小题2】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1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2分)
①人不知而不() ②与朋友交而不乎()
③学而不思则() ④子在上曰()
【小题4】翻译句子。(2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3分)
例:   
启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26 03:2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说:同“悦”,愉快)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逾:越过)
C.人不其忧(堪:不能忍受)
D.三军不可夺帅也(三军:指军队)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博学而笃志
【小题3】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5】《论语》里谈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观点,选择其一,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同类题4

目前,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

材料二:园林绿化,能吸纳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孝感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大力推进槐荫公园、城西森林公园、仙女湖公园等各项工程建设。
材料三:3月12日,来自孝感市的一百多个家庭在卧龙岛生态园参加了第三届“爱绿护绿”公益活动。活动中,既有祖孙俩、双胞胎同栽一棵树的,也有夫妻携4个月“二孩”陪老大植树的,还有一对情侣种下了“爱情树”。
【小题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答出两条)。
【小题2】下列四项中,你认为作为孝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宣传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至孝至诚 图强图新B.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C.绿色城市 美丽孝感D.人人奉献爱心  共建文明城市
【小题3】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园”志愿者行动。假如你是曹琴同学,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
曹琴:(1)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不行。“创园”是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事了。
曹琴:(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嗯,说得有道理。可是你参加活动,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啊。
曹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同意了。

同类题5

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于是朝议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淮河以南地区。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于是朝议玄北讨()(4)必济事()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小题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小题4】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    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