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3 07:5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分两处)
稍 长 亦 颇 驯 竟 忘 其 为 狼。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目似____
以诱敌____
③将其喉____
不诬哉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
B.一狼径/待君久不至,已
C.刀劈狼首/静修身
D.亦毙/择其善者而从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小题5】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狼分别持什么态度?

同类题2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行室:供耕作者暂时歇息的简陋棚屋。②盈:满③豕(shī)猪④移时:一会儿。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狼其中_____   (2)意甚_____
(3)令不可______ (4)直流不能屈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狼》)B.可为师矣(《论语》)
C.吹豕之法吹之(《狼三则》)D.静修身(《诫子书》)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小题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内容手法上的相似点。

同类题3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九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佛作手取物状   引:弯
D.以一铜佛案上   置:安放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言/术乃败
B.当求之上流/而装金
C.闻笑曰/沿河求
D.石性坚重/悟其盘中之丸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最先以庙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
B.甲文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C.乙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河间的游僧用科学的方法诊断病情、治病救人却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的故事。
D.乙文可用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概括文中“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这句话的含义,以比喻外表华美,里面一团糟。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句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瞑 瞑: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B.年又最高 佳木秀繁阴
C.名者谁 前人述备矣
D.醒能述文者 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小题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正义》)

(乙)善问者,如攻①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②,及其久也,相说以解③;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②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纹理不顺的部分,本句中比喻难处。③相说以解:互相脱离并分解,喻指先易后难,逐渐解决问题。说,通“脱”,脱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知其也 (2)然后能自也 
(3)学半   (4)其久也
【小题2】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
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在谈论做学问的道理时,(甲)文以“食佳肴”作比,(乙)文用“攻木”“撞钟”作比,使人易于理解。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