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义猴之墓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选自《杏林集》)

(注释)①圃:种植蔬莱瓜果的人。②适:女子出嫁。③掣(chè):牵引,拉。④揖(yī):拱手行礼。⑤勒:雕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______)
(2)屠自后断其(______)
(3)老者卒(______)
(4)姐之去(______)
【小题2】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划两处停顿)。
猴 揖 谢 之 仍 牢 守 故 宅 撷 果 自 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写出了狼和猴什么特点?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怎样?
(1)狼:______
(2)对狼的态度:________
(3)猴:______
(4)对猴的态度: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9 03: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
①顾无可以死之()
直不能屈()
③其一坐于前()
④一狼其中()
(2)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负之以归B.不以疾也
C.以刀劈狼首D.可以为师矣
【小题2】(小题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遂割破狼爪下皮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小题4】与(乙)文中的狼相比,你觉得(甲)文中的狼缺少点儿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屋的名字,志异是: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行甚远(________)②欲行(_______)③就枕将(_______)④伪睡以(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小题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同类题3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屠乃/奔倚/其下。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小题2】下列句子不能表现“狼亦黠矣”的一项是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小题3】下列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B.文章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斗争精神的赞扬。
C.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屠户是本文的主人公,说明无论狼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篇幅较短,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B.文章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文章通过“遇狼”“御狼”“惧狼”“毙狼”这四个情节将屠夫的果断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刻画得淋漓尽致。
D.文章有叙有议,尤其是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旨。

同类题4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     温而知新
B.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悲守穷庐,将何及
C.目似瞑,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骨 静修身
B.后狼止前狼又至    相委
C.久,目似瞑 有闻而传
D.恐前后受敌 屠自后断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惧”“ 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同类题5

比较阅读两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2)一狼其中
(3)丁氏
【小题2】用现代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小题3】下面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其一犬/坐于前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得/一人之使
【小题4】乙文是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记叙精炼,对人物不作描写;甲文是小说,注重对屠户形象的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作者塑造屠户形象的高妙之处。
【小题5】两文末尾划线句子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任选一文,加以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