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蜡烛、光屏均适当靠近透镜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13 07:27: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厘米处,则经凸透镜后会产生一个( )
A.放大、正立的虚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不能成像
同类题2
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下列正确的是(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不可能成像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同类题3
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写字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同类题4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透镜焦点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同类题5
原始的开普勒望远镜又称天文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前后放置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组成。同学们制作简易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月球,可选择焦距分别为40cm、4cm的凸透镜,焦距大作物镜,小焦距作目镜。镜筒要能伸缩,以便根据被观察物体的远近,适当调整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远处的物体通过第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像,再通过第二个凸透镜(目镜)成虚像,可以把远处肉眼无法看清的物体看得较为清晰。观测者通过简易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月球,请判断看到的像与物体相比是“正立”还是“倒立”? _____并解释理由。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透镜和视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