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焦距/cm
次数
物距
像距/cm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倒正
f=_______
1
45
13
实像
缩小
倒立
2
20
20



3
a=
45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第 2 次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 1 次所成的像。
(2)请补充表格中的数据。
(3)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 8cm的位置时,小欣发现无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07-16 11:1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厘米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
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绿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__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_的像。(均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进行猜想)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40
13.5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小绿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
②实验中,当小绿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③若小绿改用焦距为12cm的另一凸透镜重做第4次实验,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结论与应用)分析数据可知:
①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
②光屏上没有成像的原因是_________。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①小绿同学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丁,其原因是_________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若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节;若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调节。
②实验过程中,小绿同学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