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人选择职业和专业方向,首先要选择国家急需的。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是一个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的人。”(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2)“我生而为一件大事而来,就是建立西湖大学。在我看来,用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创造财富,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是一种浪漫。”(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3)“再现实的社会都应有一些理想主义,那样的社会不仅健康,而且会多一点幸福。”(《环球时报》社评)
“书单”对于阅读者而言并不陌生,从胡适先生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到近期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开出的“不必读书单”,从纽约时报常年运营的畅销书榜单到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利用大数据筛选而得的“必读书单”,丰富而庞杂的信息量或多或少影响着阅读选择,引导了阅读方向。
然而,作家伍尔芙在《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中却建议:“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