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作文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命题作文 更新时间:2012-06-04 02:5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人看到邻居家做豆腐非常成功,远近闻名,便也想跟着做。于是向邻居求助,邻居给了他做豆腐的工具,而在求教核心技术和配方时,遭到了拒绝。他顿悟,核心技术邻居是不可能给别人的,邻居的豆腐这么有名可靠,我用邻居的豆腐做豆腐汤不是挺好吗?于是,他潜心钻研,广泛考察,终于研制出具有独特风味的豆腐汤。一开张便受到了大家的认可,生意越来越好。而邻居家也为自己的豆腐多了一个大主顾感到高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旨在借用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材料三: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2017年8月至今,美国以各种理由为由,已经多次对俄罗斯相关个人和实体进行了经济制裁。
材料四:2018年 4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叙利亚使用化武攻击为由宣布对其实施打击。13日,美英法轰炸叙利亚。但美国根本就没等事件调查开启,就急不可耐地采取了军事打击。1999年美国空袭南联盟,史称科索沃战争。2003年美国发起伊拉克战争。……细数美国历史,二战后至今,美国以各种理由为由,先后对外出兵100多次。
读了以上四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④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平凡的世界》)
⑤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⑥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读了上面六句来自经典名著中的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有个读书人要到城里去,吩咐小书童捆好书跟从。走了将近一天,太阳将要落山时,已经能远远地望见城门了。他不确定能否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于是问路人:“我还来得及进城吗?”那路人看了看他,又仔细看了看小书童,回答说:“你要是慢慢地走,应该还能在关城门前赶到;如果你要急急忙忙赶路,恐怕就赶不上了。”那人听了有些动气,觉得这路人是在戏弄他,于是和小书童急匆匆地快步前进。眼看城门就在前方了,没想到小书童匆忙中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了一地。等他们把书理齐捆好,却眼睁睁地看着前方的城门关闭了。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路人说的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如果你有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俗语)
不管恶棍如何邪恶,他们也不敢公然敌视美德,所以当他们试图攻击它时,就会装着发现它的虚伪,或是将罪恶归咎它 (托罗什富科)
那些给别人带来不幸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借口,那就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沃维纳格)
口实比谎言更可怕,因为口实是没了防的谎言 (欧洲)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 (西点军校的名言)
根据上述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定某一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说理性文章。
相关知识点
写作
成长与人生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