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耕读”是先民所创一种半耕半读的合理生活方式,耕田可养家糊口,读书可修身养性。“耕读传家”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
社会进步,“耕读传家”又延伸出“工读传家”,建国初年,刘少奇同志针对民众子女现状,积极倡导“耕(工)读学校”制度。
今天,人们赋予“耕(工)读传家”丰富的社会内涵,并以此劝勉子孙勤于劳作,乐于读书,终成家、国有用之材。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把握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附录:古人有关诗文,写作时考生可作引用。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唐韩偓《小隐》:“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
明钱澄之《田园杂诗》:“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
明王象晋《言志》:“西塾课儿孙,东皋艺黍稷。”
清张履祥《训子语》:“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后人还将宋黄庭坚《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中“万卷藏书宜子弟”、宋方岳《田头》中“一蓑春雨自农桑”,集句而成对联,高挂大门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