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年人的微信朋友圈常被这样的文章刷屏:《年轻人,别让拖延症毁了你》《手机,正在摧毁新一代》《外卖,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
其实,在青年群体中,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做一个NICE(英语,可译为‘仁爱向善’等)的人,也要做一个耐撕(此词为英语‘NICE’的汉语谐音词,可理解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面对挑战所拥有某些品性,如斗志、气节、初心等)的人。”
教养是什么?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教养获得的途径:读书,家庭的熏陶,生活的磨砺。教养“事小”,总是闪现在细微处:教养“事大”,繁衍在我们骨髓里。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