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 K处导出一定量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示:

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本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在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学习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须足量,其目的是________。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06-27 01:3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观察溶液
无色液体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现黄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