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们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图并判断,下面推论合理的是( )
①反应速率:Mg>Zn>Fe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Zn<Fe。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25 02:1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往AgNO
3
和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
B.滤渣中一定有Cu
C.滤液中一定有Fe
2+
D.滤液中一定有Ag
+
、Cu
2+
同类题2
如图是硫酸铜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uSO
4
═Fe
2
(SO
4
)
3
+3Cu
B.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SO
4
2-
C.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只有Cu
2+
D.反应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
同类题3
某同学用一定量 Cu(NO
3
)
2
和 Zn(NO
3
)
2
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则对溶液甲和固体乙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甲中一定有 Zn(NO
3
)
2
和 Al(NO
3
)
3
B.溶液甲中一定有 Cu(NO
3
)
2
和 Al(NO
3
)
3
C.固体乙中一定有 Cu,可能有 Zn和 Al
D.固体乙中一定有 Cu和 Zn,可能有 Al
同类题4
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取少量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值
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值几乎没变化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值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值增大
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气体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
2
A.金属单质
B.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
D.盐
同类题5
寒冷的冬季流行的“暖宝宝”——即一次性使用取暖片,只要取出直接贴在衣服上.可持续温暖12小时。小明查看说明书,发现内袋物质成分为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小明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可能来自于铁粉氧化(即生锈).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小明完成表中的内容。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取A、B两袋“暖宝宝”,A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B袋不打开外袋,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空气接触。
步骤2
一天后,从上述A、B两袋中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溶液呈黄色(已知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后溶液变黄);
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1)
,溶液变成浅绿色。
A袋内物质的铁已经转化为(2)
。
B袋内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金属
金属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