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向当时的北大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时至今日,这篇演讲稿读来依然让人感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两年之后,你也将跨入大学之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准备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你的大学生活呢?
有人说,吸取经验,才能做对事,才能少走弯路;也有人说,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别样的风景。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老师·好》很快成了网络热点。和平常的老师不同,电影里的老师对学生肯管、敢管、不怕管。对上课抹口红的女生,他直接上去给她抹掉;对带斧头上学的“小混混”,他直接将他轰出教室;对不按时上晚自习的学生,他直接将他们狠批一顿。对此,有网友认为:“这个老师虽严肃古板、不近人情,却让人感受到他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爱。”有网友则认为:“当前教育的最大困局是,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把教育搞得又轻又贱。”
最近,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民法院向辖区内的衡水第一中学等7所学校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书载明:各学校的招生简章需载明报名学生家长必须没有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记录;凡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者,其子女一律不得录取;对已招录学生,有上述情形者,一经发现,应责令退学。这是继“老赖”专属彩铃、电影院公示“老赖”等组合拳后,国家发出的又一个大招。
人们一方面拥护“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社会建设,一方面对“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的连带性存在怀疑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