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客”指毕业于名校,响应政府号召,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的精英。
有人认为,这些创客用他们过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工作直接改变数以千计的普通中国农民的生活,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改善农村面貌;同时,自己也经受难得的历练,获得不可替代的经验,意义重大,值得点赞。
也有人认为,这些大学生大材小用,学用不匹,造成人才浪费。
蒙上眼睛的马,更能无所畏惧地驰骋于杀气腾腾的沙场,冲向遍布刀光剑影的敌阵;蒙上眼睛的驴,更能不知疲倦地推动着沉重的磨盘,一圈一圈,周而复始。
2018年的这个夏天,一位即将进入北大的学子的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文章中写道:“尽管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很励志,让人看到了直面人生苦难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人对此难以理解,甚至口诛笔伐,毕竟像贫穷、疾病等人生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感谢苦难不过是麻痹人们的“鸡汤”。
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奋勇拼搏,互相竞争,体现了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体现了清代礼部尚书张英的谦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