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基本义项:①阅读书籍;诵读书籍②上学;学习功课,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义项,按以下要求作文:
假定你是南师大高三学生陈磊,学习成绩特别好,学校邀请你去给初中部的全体同学作一个以“读书”为主题的讲座。
(材料一) 一部分学者用“勤劳革命”来解释中国如何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崛起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勤劳革命”表现为:相对廉价但受过基础教育的熟练劳动力;推崇勤劳致富的工作伦理等。
(材料二)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材料三)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的诸多历史人物中,与民俗节日“绑定”的,屈原是其中的一位。屈原所秉持的是始终如一、积极入世的价值追求。“端午”就像一片有筋有脉的碧叶,包裹着华夏儿女既浪漫又现实的情怀,展示着一个民族灵魂深处永恒的诗意,贯穿着古老与现代生活的灿烂悠远的色香。
端午节的精神内核,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潜意识层面。无论怎样的外力,也难以将它动摇,这就是优秀文化的伟大力量,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血脉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