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正式命名,1946年停办。8年之中,共有3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2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00人成为两院院士……成才率之高,让人惊叹。
有人总结了联大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乐观心态、坚毅性格。
近日,一张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位家长在聊天中列出了自己及家中多名公职人员的职务信息,甚至将行政级别一一注明,如担任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处长的丈夫,担任分管教育的区委常委的叔叔,担任纪检监察委员的父亲,担任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科科长的表姐夫等等。最后,这位家长又说:“某某老师,这学期麻烦您多多费心,谢谢!”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今年3月3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微纪录片,首日便刷屏全网,截至3月4日凌晨0点,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该微纪录片讲述了:
凌晨2点,陈堃源安排员工分拣新鲜蔬菜。他在部队当了八年兵,现在在南昌创办“兵哥送菜”,经常睡觉不足5个小时,他说自己选的路,要走下去。
中午11点李兴柯行走在探访贫困户的山路上,他说,小时候家里穷,能够在万源扶贫,帮更多人过上好的生活是现在最大的梦想。
晚上10点,赵丰娇刚刚走进家门,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北京做快递员,她说,不想干的时候看看孩子,什么苦都愿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