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5:4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①、②、③、④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20摄氏度时,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g、9g、36g、18g的NaCl,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20摄氏度时,如果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刚好达到饱和,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
同类题2
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0℃时A的溶解度为30
B.C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
D.60 ℃ 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A<C
同类题3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糖水的溶质是水
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类题5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20℃,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20℃,1 g镁和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20℃,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
D.20℃,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