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杂质时,可以用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配制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甲晶体的办法得到纯甲晶体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
℃降到t
1
℃,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
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不相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6:3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t℃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降低温度后,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会增加
D.升高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同类题2
下表是硝酸钾(KNO
3
)、氯化钠(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
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硝酸钾、18g氯化钠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只使硝酸钾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当改变温度的过程中氯化钠在溶液中恰好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硝酸钾和溶剂水的质量比为____。
同类题3
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同类题4
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
C.温度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同类题5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那些?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