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6 06:2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S克,该温度下把a克硝酸钾固体投入到b克水中,充分搅拌。
(1)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S/(100+S)´100%;
(2)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 1/2,需加水________克。
同类题2
t℃时,将100g和50g饱和食盐水各蒸发掉10g水,降温至t℃,分别析出ag和bg食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同类题3
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
_
;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
结论
在 2 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
100mL 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
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
拌
在搅拌的情况下,硫酸
铜晶体溶解得
_
(填“快”或“慢”)
假设二
正确
(反思评价)
(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_
;
(2)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
_
;
(3)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度的原因
_
;
(4)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
_
。
同类题4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图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同类题5
下表是NaCl和KNO
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
3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若将KNO
3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方法为_____(填一种)。若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40 ℃时,KNO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KNO
3
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C.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
3
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 ℃之间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