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2)《陈情表》中,李密如实向晋武帝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后文提出奉养祖母做铺垫。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10-16 05:0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徒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选自《汉书•石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B.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C.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D.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官职的官员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B.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轼,低头双手扶轼表示敬意。万石君见路马必轼,表现了他的谨慎守礼。
C.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D.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追随高祖,享高官厚禄。他十五岁起侍奉高祖,因性格恭敬谨严,加之姐姐年轻貌美,所以他得到高祖信任官至大中大夫。
B.万石君年老归家,不忘恭谨,他的儿子做小官,回家谒见他,他也一定穿朝服接见;对于皇上赏赐的食物,他一定俯伏着吃完。
C.万石君注重身教,润物无声。面对子孙的过失,他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万石君家家风素著,深得赞誉。他的儿子石庆在齐国为相,获得齐国人致的拥戴:对于万石君的为人,太史公司马迁也不吝赞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谯让,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大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髄,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 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柯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手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鬲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掛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大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曰往而 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提一匕首/人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今提一匕首/人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D.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古代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为避免直呼“尔”“汝”。相同的例子还有 《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本文中“卿”也是尊称。
B.“臣”,古代除表示臣子外,还可用于表示谦虚的自称。本处表谦虚,译为“我”。《鸿门宴》中樊哙说“臣死且不避”的“臣”,本文中的“仆”都是谦称。
C.“邑”,指封邑、食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奖励。《沁园春•长沙》中“粪土当年万户侯”里的“万户”,就是指“食邑万户”。
D.“金”,古代是金属的通称,如传统文化中“五行,分“金木水火土”。也可用于指流通的货币。本文中的金在当时实际指的是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荆轲私见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的仇意;然后晓之以理,明言自己有办法,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C.太子丹在秦军压境之际,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直白地表明了对荆轲的不满。
D.文章运用对对比衬托手法来凸显人物特点,比如用太子丹的“恐惧”来表现荆轲的持重冷静,用秦武阳表现荆轲的“大勇”,用樊於期自刎表现荆轲的足智多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鯫,浅陋、卑微。
B.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
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骂鯫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