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2017年前3个月,热点城市房价持续回落,个别大中城市房价趋涨;随着调控不断加码,4月热点城市楼市开始降温:5月上海和北京房价环比“零增长”;8月,15个热点城市房价全面止涨;到11月,11个城市房价回到一年前。
同时,城市房价分化明显。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结果显示,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和0.2%,同比涨幅均连续14个月回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和0.3%。
有关分析称,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回落,预计其他城市也会积极跟进。从实际过程看,当前部分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房价下跌现象;此外,三线城市政策总体宽松,但要警惕需求透支现象,不过总体上该类城市后续房价上涨动力会减弱。
(摘编自《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12月28日)
材料二
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指院监控的19个主要城市楼市日均成交面积较2016年同期下滑51.4%。具体来看:
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同比降幅明显,北京下降超过5成,仅深圳较为平稳。
二、三线城市:超8成城市同比下滑,苏州、东莞等降幅明显。二线几个城市较去年同期下降37.9%,苏州降幅显著,同比下降93%,南昌次之。三线代表城市同比下滑59%,东莞降幅高达94%,扬州次之。同比上升的3个城市中,宜昌增幅明显,高达122%,其次是南宁,增长45%。杭州、武汉、惠州等成交量平稳。
(摘编自《2017黄金周楼市成交速递》)
材料三
近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再次提出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要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房地产的内容,是对2016年“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2017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进一步继承深化。
从这些内容里可以看出三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一是楼市调控长效机制将加速建立;二是目前紧缩性的调控政策会长期持续,短期内基本不会放松;三是一城一策、分城施策的差异化调控方式不会改变,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城市出台收紧新政,也能看到部分城市仍在积极去库存。在业内看来,根据中央精神,2018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将由理论层面进入实践层面。
(摘编自“中国网地产”)
材料四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预测,本轮楼市回升小周期接近尾声,2018年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和降温期。在具体指标上,住房价格增幅或将继续保持平稳下降,商品住宅销售额增幅将明显回落;全国总体库存将会进一步下降,但降幅会有所收窄。
具体分城市来看,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认为,一线城市因租赁用地比例增加、地价攀升等,进入“慢周转”时代,预计2018年放量机会比2017年多一些,但由于楼市调控继续从严执行,难以有大机会;二线城市尤其是弱二线城市2018年仍然有放量机会;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有阶段性放量机会:其他三四线城市上半年还有放量机会,下半年由于交易量被透支,很难说会继续延续。
不过在租购并举的政策背景下,上述报告认为,住房租赁市场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万亿级市场。
对于楼市未来发展,张宏伟表示,这一轮周期为两年下行周期和两年上行周期:2016年10月到2018年历时两年左右楼市下行调整期,2019年到2020年历时两年楼市上行调整期;2019年成交量以上涨为主,2020年房价会有新一轮上涨。
(摘编自《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12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城市房价分化明显,根据同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11月份房价有起落,一线城市房价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 |
B.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二三线城市楼市日均成交面积同比有增有降,其中苏州、东莞降幅明显,宜昌、南宁增幅较大。 |
C.国家将坚持反对投机炒房的定位,加述建立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不会松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 |
D.《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认为在租购并举的政策背景下,住房租赁市场具有较大潜力。 |
A.材料一主要从成交面积的角度介绍一、二、三线城市的楼市状况,运用多个数据,直观清楚。 |
B.材料二中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所有一线城市楼市日均成交面积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正好验证了材料一中一线城市房价回落的状况。 |
C.材料三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的解读,材料四则通过专业的报告和专家的分析,对楼市的前景做了预测和展望。 |
D.四则材料或叙述说明,或描写议论,数据翔实,分析科学,有利于让读者把握中心事件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