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较大的颗粒物相比,不易沉降,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影响更大,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元凶”。请你利用学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天中的PM2.5动态监测数据折线图。这一天中PM2.5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时左右。

(2)PM2.5通过肺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____部位,然后进入左心室随体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影响身体健康。
(3)汽车尾气中含有毒物质,是PM2.5的一大,“三效催化转换器” 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下图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B.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C.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4)利用太阳能也能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某小区路灯利用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蓄电池做电源,其电压为12 V,容量为24 A·h(表示安·小时).若路灯的规格为“12 V、24 W”,则充足电的蓄电池可供路灯使用________小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07-11 09:3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
(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6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
(1)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________。
(2)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________的猜想。
(3)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