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植入读书软件的智能手机首先成为数字化图书的载体,充当起兼职电子书的角色。单手完成翻页、随身携带方便是手机电子书强于纸质图书的两大优势。但是屏幕小、电池寿命短却成为制约手机阅读体验的两大硬伤。同时,高辐射、易疲劳等技术局限,也制约了手机数字化图书的普及。
面对现实的市场需求和当前设备的缺陷,专用的“电子阅读器终端”应运而生。它们拥有专为文本阅读优化设计的大幅“电子墨水”屏幕,最大化接近纸质阅读的质感。目前看来,这种产品的效果已经具备了替代纸质文档的先决条件,再加上电子纸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最终取代纸张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消费电子巨头索尼在2006年年底发布了Reader电子阅读器系列产品,该系列电子阅读器采用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绝佳的黑白文字和图像效果让其颇受好评。2007年11月7日,亚马逊也推出了应用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电子阅读器Kindle。Kindle因为捆绑亚马逊平台大量图书资源而大受欢迎。电子阅读器产品的推出最终引爆了蓄势已久的电子书市场。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其表示,“图书是模拟技术的最后一个要塞。音乐和视频很早便已数字化,短篇幅的文章在网络发展的早期也已数字化,但长篇文字却没有。因此,电子阅读器将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电子阅读器作为消费电子产品,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使用体验。除了操作直观和简便外,电子阅读器还对屏幕的灰度、分辨率、对比度等进行设计。为保证随时随地的阅读享受,屏幕在阳光直射下也不会影响用户的阅读。最后,较低的功耗除了更加绿色环保以外,还使电子阋读器有更长的使用时间,提升其用户体验质量。
另外,发展到现在,电子阅读器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善。特别是对文章的编辑功能,可以符合传统的读书习惯,使用者可以画直线、波浪线;可以写批注;支持手写输入和软键盘,支持英汉词典;可以加书签,连传统的折角也体现出来了;系统会自动记忆当前页,使阅读更加便利。
电子阅读器的价值并不止于提供完美的阅读感受。它还是一个窗口,一个渠道,让读者透过它与想读的内容随时随地零距离接触,甚至忘掉阅读器本身的存在。中国移动推出的G3闼读终端,内置3G通讯模块,依托规模强大的内容平台,真正实现了任意下载。不再需要跑书店,一家24小时营业的大型书店就在你手中。
从甲骨到竹帛,从纸张到芯片,书的进化折射出人类与科学文化的进步。随着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环保角度出发,为减少对木材的砍伐,呼吁社会节约用纸。因此,“从纸张到芯片”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变革。这种趋势赋予了电子阅读器终端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小题1】下列关于目前制造的专用“电子阅读器终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拥有超越传统的视频和显示设备的大幅“电子墨水”屏幕。
B.操作直观、简便,屏幕在阳光直射下也不会影响用户的阅读。
C.具有同于纸质阅读的质感、使用体验质量高、绿色环保的特点。
D.对文章的编辑功能可以让使用者像传统读书时一样进行勾画、批注。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专用的电子阅读器终端满足了现实的市场需求,是数字化时代的又一次进步。
B.电子阅读器终端不仅成为纸质文档的竞争对手,而且已完全具备替代纸质文档的条件。
C.与纸质图书相比,单手完成翻页、随身携带方便的手机电子书更有优势。
D.屏幕小、电池寿命短、高辐射、易疲劳的技术局限使手机数字化图书难以普及。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亚马逊和索尼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终端产品不仅提供了一种完美的阅读感受,还打开了海量内容的数字发行渠道,更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B.电子阅读器终端能将长篇文字数字化,可以让你的蜗居(或者学校宿舍)不再需要书架而变得宽敞一些。
C.报社、出版社的内容出版和发行模式必将随着电子阅读器终端的兴起逐渐发生变革。
D.有识之士呼吁社会节约用纸,促使了“从纸张到芯片”的变革,从而赋予了电子阅读器终端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0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8月11日至13日,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0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超3亿。大会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还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
时下,网络文学已不仅仅是以一种文学样式,更是以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的方式影响着大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40家主要网络文站已出版实体图书6443部,改编电影939部,改编电视剧千余部,改编游戏超500部,改编动漫440部。这意味着,除了3亿多的网文读者,还有更多的人在看由热门网文IP改编的影视剧,以及玩由网文IP改编的游戏。面对如此态势,政府在释放网络文学发展新的可能性的同时,需要立起评价体系的“尺子”,砌起知识产权保护的“墙壁”,搭起涤荡空气的净网“空调”。
(选自“中国文化传媒网”)
材料二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得网络文学的读者不仅是单方面地阅读作品,他们更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参与者。
“要不你休息两天理一理情节,感觉得出来,后面怎么写跟完全没有大纲一样……一点订阅的想法都没有,感觉不划算。”“不得不说,三少每次写书都爱在句子后面加一个‘啊’字,刚刚开始可能会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可看多了,就有点烦了,同意的顶。”在这些评论中,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读者都对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选自《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网络文学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粗制滥造、脱离现实、娱乐至上、过度商业化、唯市场化等问题。”北京市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大会致辞中说。种种抄袭事件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9日下午,网络作家匪我思存连发7条微博,称流潋紫的《后宫甄環传》涉嫌抄袭她的 《冷月如霜》。除了粗制滥造和涉嫌抄袭,网络文学还存在着娱乐大众违背道德的问题。8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直指热门的穿越剧、仙侠剧躲在架空情节背后违反人伦道德的问题。
被称为“网络历史小说第一人”的月关认为,网络文学门槛低是一把双刃剑,要通过内外力共同作用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而内力就需要每一个网络作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网络文学内部发挥积极作用。网络文学在其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更需要以“匠心”打造精品。毕竟,网络文学未来的高度是由其精品化的创作道路所决定,而不是靠点击率和商业利益。
(选自“人民网”《网络文学二十年:井喷增长后还需“匠心”精品》)
材料四
在文化行业里,文学为下游的影视、有声书、动漫提供内容支撑,具体到网络文学也不例外。然而网络文学量大质低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为后续的产业开发带来了难度。在本次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不少企业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如何让高水平的网络文学成为源头之水,从而形成全产业链良性互动的势态?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认为:“网文正逐渐渗入影视、出版、游戏、动漫等领域。网络文学产业与开放性的IP生态产业链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我们发现网络文学和漫画有一种互助关系,之前推漫画的时候,小说的人气也同步在走高。同时,因为这本小说的人气非常高,所以改为漫画形式后,它在漫画方面的人气积累速度也非常快。”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通过很多案例发现,网络文学与漫画有互相带动作用,并且效果非常不错。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处于黄金发展期,出现了网络文学内容和用户层面的双爆发。
B.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已告别文学这种单一的形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形式。
C.读者按章付费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读者也可参与到创作过程中。
D.一些网络文学粗制滥造和涉嫌抄袭、脱离现实、娱乐至上等是当前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报道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步入黄金期的具体体现,用列数字的方法详尽地说明中国网络文学生态形式的转化。
B.材料二具体引用一些读者的话,真实地再现了读者对网络作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左右着作者的创作方向与写作思路。
C.材料三指出,网络文学出现诸多问题的唯一原因是网络文学门槛低,网络作者为了提高点击率与迎合市场,不得不改变创作道路。
D.材料四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良性、生态、高端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这也是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得以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小题3】如何改变当前网络文学“量大质低”的现象?请从不同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①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月蒙蒙,夜蒙蒙,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②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累下来是不是可以垒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泪更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亭?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③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磷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已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之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绢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④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溶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⑤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此艳俗的呀?

⑥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形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鼓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⑦其实,浮躁的是人心。_____,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_______,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______,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⑧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小题1】赏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⑦段空缺处依次填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    b.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   c.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
【小题3】第②③两段均写想象中的秦淮河,但又有明显的不同;请分别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作说明: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想象中的秦淮河应该是充满□□□□的,但他看到的秦淮河却是□□的;造成这种情形的主因是人心的□□。
【小题5】第④⑥⑧段结尾处都出现了“汩汩的桨声”,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理由: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小题6】下面对本文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A.《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李贺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
B.想象中的秦淮河是美丽而有人的,可面对现实中的秦淮河却“心里充满了坏灭的情思”。
C.本文综合地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
D.在作者心中:秦淮河是厚重的,它代表着历史;秦淮河是动人的,如一位艳丽的美人;秦淮河是自然的,它应该返璞归真。
E.缘于杜诗,心存遐想:再品美文,获得感悟;走进秦淮,顿觉失望;退而反思,心生“清明”——由此结构全篇。
F.如果说秦淮河是民族文化的“遗存”,那作者要告诫我们的是:要用一定的商业文化来保护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走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天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
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粟。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天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席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天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一一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稳,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了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扣骄傲。
天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村庄的渺小反衬出平原大地的广阔、无垠,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作铺垫。
B.第四段连用三个“一棵一棵”,通过反复强化出庄稼人插秧劳作是一种缓慢、持久而艰辛的过程。
C.文中写父子对话情境表现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寄寓了对庄稼人在大地上悲苦境遇的哀伤。
D.文末引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话,强调了作家肩负着表现大地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2)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小题3】评论家认为毕飞宇的作品“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本文的“厚重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①。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报告》,实际增量数据截至2016年)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 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注)①语出小米科技CEO雷军,原句为“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开始,中美AI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早于中国。
B.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呈上扬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达到166家。
C.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15、16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D.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是目前创业、投资的热点,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B.《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数据从事实上证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资本的推力不容小觑。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从而解决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E. 人类所面临的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与大量人员将下岗失业的矛盾,将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缓解。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标题:   

李宏昀

⑴《论语》里孔子用了一句“小子何莫学夫《诗》”劝大家读《诗》。为什么要读《诗》呢?先说一个网上流传的小故事——

⑵有个大学男生,一直在一个固定的教室自习,喜欢上了每次都坐在他前面的女孩。经过无数次的挣扎,他终于鼓起勇气给女孩递了一张字条:“你好!我注意你很长时间了。我能和你做个朋友吗?”女孩看完字条,就开始收拾书本;收拾完了,站起来转身问他:“我要走了,你要不要一起?”接下来,男孩说了一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经典的话:“你先走吧,我还有几页书没看完。”

⑶这故事属于“凭实力单身”系列,其实有年头了,第一次看见它大概是二十年前吧。最近想起它,是因为读到了这首诗——《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⑷“隰”指洼地。“苌楚”是羊桃,接近现在的猕猴桃。“猗傩”读成“婀娜”,意思也接近现在说的“婀娜多姿”。“夭之沃沃”,形容生命初生时鲜润美好的样子。

⑸《射雕英雄传》的第三十章也出现过这首诗——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曾被点为状元的饱学朱子柳,念出一句“隰有苌楚,猗傩其枝”来取笑黄蓉。那黄蓉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引的那两句诗经,下面有‘乐子之无知,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三句,本是少女爱慕一个未婚男子的情歌,用在靖哥哥身上,倒也十分合适,说他这冒冒失失的傻小子,还没成家娶妻,我很是欢喜。”

⑹关于《隰有苌楚》这首诗的解释,从古至今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以《毛诗》的小序为代表,说这是桧国的国人不满于国君的放纵奢靡没有节操,所以转而歌颂无知无识、混沌淳朴的自然事物。第二类以朱熹的《诗集传》为代表,说这是老百姓遭逢乱世,求生艰难,羡慕草木无忧无虑又没有家庭负担。第三类呢,就是现代文人的解释,以闻一多、李长之为代表,把这首诗理解为情诗、恋歌;分歧在于有人认为这是男子写给女子的,有人认为这是女子写给男子的。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取的,就是现代文人的“情诗说”。

⑺一首诗的各种解释可以并行不悖,这个不足为奇。

⑻但是话说回来,站得住脚的解释,必须有助于我们理解时代、理解自己,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隰有苌楚》所在的桧国,在东周初年就被郑国灭掉了。一个文明的共同体在衰落到即将崩溃的时候,就是把本该用在进取上的能量拿来对付自己、消耗自己的时候;此时社会上层的表现,要么放纵奢靡,要么过分地世故、精致,或两者兼而有之。生活在这种文明当中的比较敏感的人,回忆或想象蛮荒时代文明初生时的“夭之沃沃”,苍苍茫茫中的野蛮生长,并且抒发成诗——这就是《毛诗》小序的解读方向。《毛诗》成型于西汉,去古未远。在《毛诗》中留下足迹的解经人,尚有为整个文明立法的气魄,解读《诗》是在为富有建设性的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对于《隰有苌楚》的解释,指向的是当时的社会上层。

⑼南宋朱熹的解释,以底层百姓的口吻感叹民生艰苦,这是典型的士大夫姿势。固然算得上忧国忧民,但是气魄上和《毛诗》相比,到底是弱了。

⑽现代文人的“情诗说”很好理解,“五四”以后,解读《诗经》的总体倾向就是去政治化,把《诗经》纯粹当文学作品,固然也挺美好的,(甲)足以自成一说;(乙)止步于此,肯定会在整体格局上留下缺口。这种地方正所谓是“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丙)憧憬冒冒失失的傻小子和憧憬质朴刚健的新生文明,这两件事情难道不是本来就相通的嘛?

⑾回头说开篇那个故事。这很像我这样的钢铁直男年轻时做得出来的事儿,所以我不认为故事中这个男孩活该“注定孤独一生”。假如故事的结局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能怪这女孩不懂得傻小子的可爱和可贵。倘若她读过上面这首诗,或许想法会有所不同?

⑿多读书,多“迈出第一步”,可以给生活打开新的可能性,直接影响你的命运。所以啊,大家为什么不读《诗》呢?敲黑板。

——选自2019年4月9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小题1】第⑻段末句中,“立法”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⑽段可以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并且    (乙)但是假如   (丙)何况
B.(甲)而且    (乙)不填 (丙)可是
C.(甲)并且    (乙)但是 (丙)不填
D.(甲)不填    (乙)假如 (丙)可是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子柳用以取笑黄蓉的诗句,却触发了她对无室无家的靖哥哥的联想和欢喜。
B.对于《隰有苌楚》,南宋朱熹的解读流露了传统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态度和情怀。
C.女孩如果读过《诗经》,会具有一种气魄心胸,从而愿意进一步了解这个男孩。
D.读者的格局决定了他对作品解读的结果,因而作者提倡多读书并且要知人论世。
【小题4】下面为文章所拟标题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一首诗的三类解释B.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C.小子何莫学夫《诗》?D.“凭实力单身”及其他
【小题5】请以第⑻段相关字句为例,赏析选文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