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  ”、韩翃(hóng)的《秋斋》:“(丙)    ”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画家蜂起。王绂(fú)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 )”,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可以作为例证的诗句应是哪一项?( )
  ①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②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③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④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⑤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A.甲⑤乙④丙③丁②B.甲④乙①丙⑤丁②
C.甲②乙①丙④丁⑤D.甲⑤乙①丙④丁②
【小题2】(小题2)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小题3】(小题3)根据这段文字,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竹画主要整体特点的一项()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B.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
C.我国竹画家画竹风格多样、技法高超,常竹诗竹画相配。
D.清代竹画风格更加多样化,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1-09 03:2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
黄霑,黄霑,中国背影渐去
内地人知道黄霑是在一九八四年,张明敏在那一年的“春晚”身穿浅色中山装,一脸肃然地唱起那首《我的中国心》。那是内地第一次目睹海外的中国歌手,口音不同、唱法不同、形象不同、味道不同,吃惊仿佛天外来客。《我的中国心》给人流落在外的海外华人的整体形象暗示,通过歌声几乎人人都信了:虽然生在异国他乡,但什么也改变不了中国人的爱国心,什么也改变不了中国人万里归乡的向往。连阅人无数、历尽沧桑、一贯“老谋深算”的作家王蒙,也差一点在那歌声中落了泪。那时候香港离内地无比遥远,那时候中国人想像远方的中国人,全都是一副身在异国翘首盼望,只等着国门一开,就一头扑进祖国母亲怀抱的形象。歌的词作者是黄霑,曲作者是王福龄,因不断重复反复烙印,内地人开始对黄霑这俩字儿有了印象。
这其实不是内地人接触黄霑作品的开始。内地人接触黄霑,从邓丽君《忘记他》就开始了;然后是叶丽仪《上海滩》之“浪奔,浪流”。但这都没有留下印象,留下印象却在《我的中国心》红遍中华大地之时;然后在罗文、甄妮《射雕英雄传》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中再添一点印象,当时郭靖、黄蓉缠缠绵绵羡煞天下情侣。之后,对黄霑这作词人的印象一年年在加深:
一九八六年,在张国荣的《当年情》中,在小马哥狄龙张国荣生死与共英雄本色的兄弟深情中;
一九八七年,还是张国荣,《倩女幽魂》展开了书生美女人鬼两隔,人间冥界两茫茫的意境;
一九八九年,叶倩文的《焚心似火》,巩俐纵身扑向熊熊大火的那一霎,深情一回眸之间,又响起了黄霑的歌词《秦俑》;
一九九〇年,黄霑自己现身在《沧海一声笑》中放声一啸,粗嘎难听,却令人一震。这时黄的形象,已经不仅是幕后作者,而是一个洒脱纵情放浪江湖的中国民间浪人形象。然后,伴随着李连杰的黄飞鸿和林子祥《男儿当自强》的呼吼,黄霑如吹沙见金般地,在音乐中显现出了他的本人形象。
这时内地人都已经知道,海外的中国人并不像最初想像的那样整天怀思故土,而是有着各种心态、各般生活、各色心情的都市芸芸众生。但在黄霑身上,我却发现隐藏在各类作品的诸端变化和纷杂表象下面的,真是一股剪不断理还乱的地道中国情怀。在黄霑这样的香港人身上,那种中国的根,那种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为什么会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强大?在身处西洋文化的每日熏染之下,在远离华夏文明中心的海外角落,中国人的自认,中国文化的自觉,为什么反倒愈益地强大,愈益地粗犷和剽悍?
确实,黄霑有一颗中国心。黄霑的全部词曲作品,都表现了中国的情事、中国的格调、中国的人生态度。一点也不夸张地说,他的词曲作品,虽然映入了世俗的光影,虽然染进了粤语的方言,但依然纯然是中国传统文艺的一支余脉。他的歌词里有大量中国古典诗词的遣辞和句法,他的曲纯然是国乐民乐曲风的延续,他甚至保留着中国古人的胸襟。对于九岁就移居香港,几乎在粤语英语和香港的商业文化中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发生这种现象,真的很耐人寻味。
在黄霑最突出的几个代表作中:《上海滩》主题曲“浪奔浪流”,“淘尽了世间事,亦未平复人间争斗”的态度,正是苏东坡在《赤壁怀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态度;《倩女幽魂》“人生梦如路长,梦里依稀有泪光”的凄美和哀婉,宛然古代词境的复现,里面有人生如梦的中国生死观,还有戏梦红尘的文人处世态度;而《黄飞鸿》直接套用了中国的古曲《将军令》,《沧海一声笑》直接取材于广东音乐;而黄霑最深的底蕴,一是痴,一是笑;痴是悲,是凄凉,是中国人对尘世的眷恋;笑是喜,是洒脱,是中国人对人世的放达。
黄霑最独特之处,是将中国传统文人心境,充塞进满满的江湖之气、侠义之气、酒肆之气,从而突出地鼓荡出一份俗、一份野、一份狂、一份真;这种风气在中国书中有,画中有,偏偏在音乐中不常有,尤其在主流的民乐古乐中没有。这是黄霑的特色。《将军令》那么求风雅讲韵味的一支曲,到黄霑这里全是气,全是吼,全是重拍,全是怒吼,强得不能再强;这是黄霑的创造,是中国人音乐世界里没有过的狂暴之声。《沧海一声笑》和《倩女幽魂》插曲《道,道,道》,黄霑老先生开起口来也是一路狂吼如山野村夫,词是“谁胜谁负浪涛淘尽”之类的老词,声音境界上却是一顿乱拳什么都不讲的粗,是文人少有的野狐气,那种狂不是苏东坡辛弃疾等的豪迈能包得住的,自有黄霑的真性情,有他混迹于人间的闹市而不是人生的书桌边所特有的一份大粗大俗大鸣大放。从生活哲学看,那股横蛮的劲儿其实不是文士的旷达,而是野民的拼劲儿,于放浪鼓噪中自有人生的不讲理的一分热。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黄霑走了。之前,罗文走了,张国荣走了,梅艳芳走了。那一个在内地人心目中香港最辉煌的时代,绝代人物渐渐离去,只余下一座空空的舞台。
一个时代过去了。
……
黄霑是第一个尖锐指出周杰伦红不了多久的人,是第一个尖锐批评TWINS不会唱歌不该出唱片的人,是第一个尖锐抨击现今歌迷只会看歌不会听的人,是最有名的一个认为中国的歌坛正处于一个黑暗时期的人。黄霑说,中国人必须唱中国歌,周杰伦唱的 HIP-HOP 是外国文化,我们再怎么学,再怎么好,也不过像中央电视台播的洋人唱京剧一样。黄霑还说,我喜欢一个小胖子,臧天朔的《朋友》,写出了中国人的义气,很打动我。这类的言论这类的事,这么强烈地让黄霑感怀,正说明了一个中国背景的无情逝去。
——选自《读书》,有删节
【小题1】作者说,“在音乐中显现出了他的本人形象”,统观全文,你认为黄霑是一个怎样的音乐人? (4分)
【小题2】题目“ 黄霑,黄霑,中国背影渐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分)
【小题3】黄霑对周杰伦、TWINS等歌坛新人的预言似乎都与事实相悖,他认为“中国歌坛正处于一个黑暗时期”,对此,你如何评价?   (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天要上书法课,首先就要改变书法教师的观念。八九岁的小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 20 分钟。老师有没有本事通过你的言传身教,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把这个孩子吸引在课堂上,让他 40 分钟不厌倦?这样的话,你哪怕自己写得不好,我也赞成。因为你至少会教,有能力培养一个孩子在 40 分钟内兴趣盎然地写字,热爱书法,那么他不会是书法的“叛徒”。虽然学生的字写得不好甚至错误百出,但是他对于书法专注和热爱的程度是难能可贵的,他会持续地努力。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摘编自《陈振濂:应试式书法教育培育出了一代“书法叛徒”》,《中国美术报》2016 年 4 月 18 日)

材料二

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选 项
学校数量
比例
A.有专职书法老师
250
 18.77%
B.由语文老师兼任
362
 27.18%
C.由美术老师兼任
341
25.6%
D.没有书法老师
379
 28.45%
 
教师自评胜任书法课教学能力的统计结果与教师专业的交叉分析
X/Y
A.只可以胜任硬笔书法课教学
B.只可以胜任毛笔书法课教学
C.可以胜任硬笔和毛笔书法课教学
D.无法胜任书法课教学
A.美术师范类专业
21.03%
8.62%
57.24%
13.1%
B.中文师范类专业
38.11%
2.82%
13.87%
45.21%
C.美术非师范类专业
20%
22.5%
27.5%
30%
D.其他类专业
30.77%
5.56%
17.52%
46.15%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师资的不足制约开展书法教育》,《师道》2015 年第六期)

材料三

汉字书写在 20 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摘编自刘洋《重拾汉字之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 年 07 月 30 日)

材料四

以人美版的《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三年级上册)为例,笔者发现了较多的错误:书法术语定义错误(如P49“竖弯的末尾向左上出钩即弯钩”的表述明显有误);单元模块不明(如《第一单元 笔画的写法(一)》的《第1 课 毛笔字学习准备》应单独成单元,“书法园地”中有关碑帖介绍的内容应归为“读碑赏帖”);示范视频与文字讲解、配图不统一(如,长横的写法,教材所提供的示范视频与文字说明、配图不符,会给入门级书法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错误,教材出版部门应及时发现,及时修订。值得一提的是,“我来临帖”环节设置不错(字帖原字→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但由于范字印在了课本上,不方便书写训练。如以辅助教材出现,印在适合练习的纸上,效果更好。

(摘编自林朝枝《如何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也大都缺乏专职的书法教师配备,书法课教学由语文及美术等学科教师兼任。
B.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都可胜任的教师中,美术师范类专业的比美术非师范类专业的人数多一倍多,但只能胜任毛笔书法教学的,后者却比前者多一倍多。
C.中文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近一半不能胜任书法课教学,能胜任的也主要是硬笔书法教学,而毛笔书法教学只有少数教师能胜任。
D.除美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外,其他各类专业教师中能胜任硬笔书法课教学的都远多于能胜任毛笔书法课教学的,这应该与使用硬笔机会更多有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课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抑或纠正书写错误,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书法的专注和热爱,使其能在书法上持续地努力。
B.汉字书写急速滑向低谷,汉字手写艺术遭遇尴尬,原因不仅在于新技术的冲击,更在于我们借机推脱了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C.计算机取代日常笔写之事,使书写传统发生极大改变,这一改变也势必导致蕴藏在汉字中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
D.人美版书法教材存在书法术语定义错误,单元模块编排不当,视频与文字讲解、配图不统一等问题,只有“我来临帖”环节设置效果好。
【小题3】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需要如何着手?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宣布,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于今年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广告界代表将云集北京。
大会邀请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大会主题“突破——从现在到未来”进行三天的论坛演讲,结合世界经济走势及科技。
发展情况就世界广告传播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会间还将举行小型的企业商务交流会、广告经营单位形象展览、中国广告作品和广告历史文化展览、广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展览等。
据39届世界广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兼大会新闻发言人时学志介绍,世界广告大会是国际广告协会举办的世界广告界最大规模的活动,每两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至今已举办了38届。中国曾派代表团参加过十届世界广告大会。2001年1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向国际广告协会积极申请并取得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主办权。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广告业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1979年我国广告经营额仅有1000万元,经营单位不过几十家;2003年中国广告营业额已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
时学志说,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在中国举行,将增进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传播业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世界先进营销理念的传播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小题1】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小题2】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形势如何?
【小题3】举行广告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木心:我是绍兴希腊人
李宗陶
木心,那个戴礼帽、执洋伞、坐在大雪初霁纽约中央公园长椅上的目光炯炯的男子,2006年9月回到故乡,鬓发已白,面容消瘦,不断小声地说着俏皮话:“有人看了照片讲,恨不得把那顶帽子摘下来。我说我帽子都不能戴的啊?在西方,冬天叫人家光头啊?”口语的木心是家常的,吴侬软语略带阴性的,有一股骨子里透出来的好玩。那江南口音和老派的英文发音一样,没有改。
我的祖先在绍兴,精神传统在古希腊
上世纪30年代,浙江桐乡乌镇东栅财神湾。孙家雕梁画栋的老宅,紧挨着孔家花园。清末的举人穿过两进厅堂,穿过佣人们的宿舍,面对私塾里一班小孩子。主人家的小少爷大名唤作孙璞,乡邻有叫他牧心的。
少年时读到《诗经》,孙璞惊艳,继而欢喜,“这就是我要的文体。”家人替他选定了志业,要么做法官,要么做医生。他却喜欢收来各种彩色纸头,一看半天;他还喜欢逃学、看戏,看终场时值台男子潇洒地甩出条木牌,“明日请早”。那双眼睛挑来拣去,只为色彩只为美,着迷。
他的阅读穿梭于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十四五岁就知道瓦格纳跟尼采的那场争论。”
美国一些读者说,木心的作品里仿佛总有一个深蓝的背景,非常神秘,让他们想到达·芬奇。木心在乌镇的客栈里说:“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
我以不死殉道
20岁刚出头,他参与学生运动,还曾是领导者,结果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下令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于是走避台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回到大陆。他是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的设计师,喜欢画画,热衷写作。从14岁起创作的100多个短篇和8个中篇集成厚厚20本,直到1970年被抄没。因言论获罪,他被关进废弃的、漏雨积水的防空洞。半年后转移到监牢时,关他的人想,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他从写交待材料的纸里克扣下66张白纸,正反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写散文,还作曲,藏在棉袄夹层里。墨水快要用光了掺点水进去,“不慎”打翻。看守凶巴巴又装一满瓶来:“老老实实写,不深刻休想过关!”
平反那天,他还在扫地倒垃圾,食堂师傅冲他嚷:“哎,叫你装纱窗装纱窗到现在还不来装!”他问:“个么,到底要装几扇?”“十扇!明天来装!”“噢,十扇。”这时有人告知大师傅:“明天人家就要到设计院做总设计师了呢!”第二天,他坐飞机去人民大会堂,负责修缮工作,因为他曾经参与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这种戏剧人生,他讲起来笑嘻嘻的。
“我不喜欢哭哭啼啼,小女儿一样,要么就天地之间放声大哭,要么就闷声不响。而且聪明的读者能够读懂,我如此克制悲伤,我有多悲伤。历史在向前进,个人的悲喜祸福都化掉了。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从前有信仰的人最后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文革’期间,多少人自杀,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可以向死的机会很多,我都挺过来了。监狱里面,饭吃不下,硬塞也要活下去。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
“您是悲观主义者吗?”
“其实悲观主义是看透了,但保持清醒、勇往向前。释迦牟尼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是他的大雄宝殿题了四个字——‘勇猛精进’。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这就是悲剧精神。”
从前有文人雅士的传统,后来都没有了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心在纽约华人圈子里开了4年的世界文学史课,课后在中央公园散步谈笑,一位学生说,“先生一路看过去,能不能即兴写俳句?”
话音才落,有位女子走来——“她围着黎明的围巾,牵了条黑夜的狗。”
一辆旅游大巴开过,车身上涂料是红色与银色,好像救火车——“这个旅游团多仁慈,一边旅游一边救火。”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能捕捉生活中的这种瞬间?”
“长期的训练,像中国武功。我喜欢那个传说中用筷子夹苍蝇的高手。”
“从前有文人雅士的传统,后来都没有了。从前家里有人写错别字,那是奇耻大辱,现在马路上一走,三步一错,五步一错。从前社交客气而润滑,现在不讲客气了。有人请我吃饭,从开头讲自己,到最后第二句还在讲自己,把客人扔在一边,末了想起来,啊,今天见到你很高兴。我跟介绍的朋友讲,哎,你这个朋友怎么只管谈自己,我连发言余地都没有?朋友说,现在要找不谈自己的人是没有的。呵呵,倒是我错了。”
“讲话不好玩了,俏皮话也听不来了。这些,使人感到寂寞。”人类已经忘记了“灵魂”这个词——木心叹。
相关链接
①被幽囚在积水的地窖中,他就着一盏灯,不停作曲,“即使狱卒发现了,至多没收乐谱,不至于请个交响乐队来试奏,以定罪孽深重的程度吧。”在那场浩劫中,他的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是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木心:文学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②在历经社会与个人的变迁、磨难和颠沛之后,木心仍保持着高贵和自由的品格,他以文学和美学为背景的绘画艺术,以及散布在各种文学作品和访谈中的画论,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他不为任何浮云流霞所动,孜孜不移地坚守着独立和纯粹的绘画精神。(《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那江南口音和老派的英文发音一样,没有改”表明木心为了保有对故乡的牵挂,有意保留着江南口音。
B.木心的祖先在绍兴,而他自认为他是“绍兴希腊人”,是因为他认为他个人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
C.木心将到设计院做总设计师,食堂师傅要他装纱窗,他未加反对,表现出他的善良、平和、淡然和豁达。
D.现在很多人忘记了“灵魂”,争名逐利,浮躁浅薄,不讲文化,不懂礼仪,这让木心倍感寂寞与心痛。
E.本文撷取了木心人生经历中的几个片断,将木心的话语穿插其中,展现了他令人钦佩的学养和人品。
【小题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木心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小题3】文章用木心的话语作为3个小标题,请简要说明这些小标题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霍乱,是一种人类始终无法根除的疾病,每年都将成千上万的人置于死地。霍乱发病的中心区域仍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和孟加拉国。在15岁的孟加拉国的孩子们中,有半数感染过霍乱致病菌。这些病菌通过受到污染的水和食品传播,会引起急性腹泻,而且没法治疗。“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这种细菌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但霍乱在孟加拉国造成的死亡案例,并没有像在其他地区那样严重。这个事实使研究人员推测:霍乱可能一直在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施加压力,很可能已经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基因库。而科学家此前对非洲疟疾的研究也提供了相似的证明:疟疾在非洲的流行,导致非洲人口的基因库发生了改变。“这种细菌促使人类进化的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许多人只有轻微的症状,或根本没有病症,这说明他们已经拥有了抗菌适应性。”
研究人员分析了孟加拉国36个家族的DNA,并且跟欧洲西北部的人们、西非人和东亚人的基因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来自孟加拉国的分析对象中,基因组上有305个片段留下了自然选择的迹象。通过将孟加拉国霍乱患者跟虽与患者同居一室但仍然健康的其他居民的DNA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也支持这个说法──霍乱是促使基因组发生改变的力量。
研究人员发现:作为对霍乱的反应,一类正在进化的基因可以往肠道里释放氯离子的钾通道加密。这些基因的参与是有意义的,因为霍乱细菌散发出的毒素会刺激钾通道,使其排出大量的氯化物,导致霍乱的典型症状──严重的腹泻。另一类选择的基因有助于控制NF—KB蛋白,这种蛋白是炎症的主要控制因素,而炎症又是人体对霍乱病菌的反应之一。还有一类参与了调整炎性体的活动,炎性体是细胞内部的蛋白复合体,其作用就是探测到病原体,然后引发炎症。
研究人员还不清楚一点:为了加强对霍乱病菌的防御,自然选择到底促使这些基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但是科学家们对研究未来进展充满信心。“有关传染病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专家称,这些发现也许不会导致新的霍乱治疗方法的诞生,因为目前的疗法很奏效──快速将患者损失的水和电解质补充上。但“有关霍乱,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预防,这在没有洁净水供应的地方是个难题。”尽管如此,理解在应对霍乱时人类是如何进化的,或许会有助于研究人员设计更加有效的疫苗,能够更加安全地保护人们免受霍乱病菌的侵袭。
(摘编自《光明日报•霍乱正改变人类基因组》)
【小题1】下列对“霍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霍乱,是一种人类一直无法治愈的疾病之一,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霍乱致病菌每年都将成千上万的人置于死地。
B.霍乱致病菌通过污染水和食品传播,引起急性腹泻,“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这种细菌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C.霍乱在孟加拉国造成的事实证实:霍乱可能一直在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施加压力,很可能已经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基因库。
D.霍乱细菌促使人类进化的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许多人只有轻微的症状,或根本没有病症,说明他们已经拥有了抗菌适应性。
【小题2】(小题2)下列对“霍乱是促使基因组发生改变的力量”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研究人员对霍乱细菌和人类进化研究中得出的最新的认知之一,虽然还不尽完善,但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这句话的意思是,霍乱可能已经改变了全世界一部分人的遗传基因,使那些人们具有了某一些新的特性。
C.这句话中的“基因组”,包括有三类基因,一是往钾通道加密的基因,一是有助于控制蛋白的基因,一是调整炎性体活动的基因。
D.这句话是研究人员,通过将孟加拉国霍乱患者跟虽与患者同居一室但仍然健康的其他居民的DNA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加拉国是霍乱发病的中心区域之一,而且感染霍乱的人数极多,但是因霍乱造成的死亡案例并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
B.研究人员在研究霍乱病菌时,采取了对比的方法,涉及到的地区除印度孟加拉国外,还有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
C.科学家们对霍乱的研究,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人类基因的具体变化不明晰,研究不出新的霍乱治疗方法,无法预防霍乱的发生等。
D.目前科学家对霍乱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在应对霍乱时进化的情景,对设计新的霍乱疫苗、防护霍乱病菌的侵袭有极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