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每年都有400多万人到此参观。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3月18日,作者张红、李佳佳,有删改)
【小题1】“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著,文章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人淡如菊”的特质?(4分)
   
    
【小题2】“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从文中,你能够看出东方式审美对她有哪些影响呢?(5分)
    

    
【小题3】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3 06:4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在陶渊明家乡感悟中国智慧(节选)  于 丹
一座庐山,蕴含着多少秘密,这里面有一种纵横的飞扬,有一种禅意的幽深,同时也隐居着中国真正的高士。中国历史上,隐士非常多,但真隐士少。很多人隐居在一座山,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不过是走一条终南之径。陶渊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要,只说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真的不要。
第一,谁不炫耀自己祖上,屈原写《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我祖上就是皇帝的后裔,我多么根正苗红。陶渊明的祖上是何等风光,陶侃一路下来,有的是炫耀。但陶渊明不要。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宅前有五柳树,号五柳先生。家贫也没关系,只要自己乐呵。写文章不发表没关系,自娱自乐行吗?好读书,不求甚解,欣然忘食。我们今天有这么超越的人吗?我们今天谁不抱怨,要这要那。人家却什么都不要,无非好个酒。但他喝酒喝得多么天真。他自己弄了架琴,号称素琴,素到一根琴弦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块木头,但是他抱着那块木头很稀罕,稍微有点钱就开始买酒,无论贵贱,就把大家拉来一起喝酒,没喝多久,他先喝高了,然后就说,我醉欲眠君且去。今天我们看来,他的行为任性猖狂,但是他是有知音的,那个远道来的客人,那个李太白,写了一首小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如果一个人真的不要,如果一架琴可以去掉琴弦,那你就足可以鉴别什么叫“大音自成曲。天籁和鸣,自在人心。”在陶渊明这里,一切有弦之物是用不到的,这是我说他的第一点不要。
第二点不要。他一生的生活,就围绕着庐山,但是他的诗,提过一次庐山吗?没有。他连这个显赫的名字都不要。他把它看作是那么自然,闲在的一座寻常山。“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自自然然浮现在你眼前的那座山,居然就是庐山。他有时候管这座山叫东山,有时候叫西山,因为他穷困潦倒,不停地搬家,使得庐山一会儿在他西边,一会儿在他南边,在他眼里,就是座普通的山嘛。一个普通的人,一座普通的山,一同千古不朽。我真希望在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向陶渊明学习,学他的寻常心。他说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今天烦的是外面的环境吗?是人事的纠葛吗?真正的奥秘只有一点,我们的心还不够远。如果你的心真能那样辽远的话,那么一瞬间,你的心,就拥有了隐逸的田园。田园不是一片土地,田园不是一方山岭,田园是人心里的净土,但是,心要远。陶渊明的诗里面说“守拙归园田”,我们今天认为这个拙笨的拙字不是好词,经常听人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拙呀,你要工呀,你要巧呀。陶渊明不光宣称自己拙,他还守这份拙。在我们这个极尽工巧的时代,他是一个守拙的人。谁守得住这份心,谁就拥有田园。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那么多鹰击长空,翩翩翱翔,自由之致的人。陶渊明是怎么说的,“众鸟皆有托,吾亦爱吾庐。”他不歌颂雄鹰,不歌颂海鸥,他歌颂一只小鸟,这么平常的一只小鸟。常常想起八十年代,北岛著名的一句诗:“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宁愿做一个人。”其实,做一个人,不比做一个英雄简单。陶渊明甚至是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宁愿做一个人。所以我说,陶渊明是中国历史的大英雄,是真隐士,他是大隐隐于市,红尘之中不失田园。陶渊明,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说,在陶渊明的故乡,还用得着我来讲文化吗?我们共同去体会这一方土地上的平常心吧。我相信每一个外来人,在这片土地上,会有白居易那样的感受,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真正对文化致敬的人,会因为诸多的理由热泪盈眶。为什么这些过往的墨客,在这里会留下不朽的诗篇。是因为这片土地,这方山峦,有它不可替代的幸运。因此,当我们向遥远的星空致意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脚下这方热土。
【小题1】作者用什么手法引出中心人物陶渊明?请具体说明。(2分)
【小题2】作者用哪两件事说明“陶渊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要”?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3】从作者所说的陶渊明的两个“不要”,你感悟到哪些中国智慧?请简要概括。(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
熊  蕾
按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中国以5878.257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排名仅次于美国,高居第二位。而自称为夹在中国 “龙”和印度“象”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蚂蚁”小国的不丹,则以13.97亿美元排在第162位。但是按照人均GDP的排名,我们两国的差距大大缩小,中国排到94位,不丹则上升到109位。
如果按照英国莱斯特大学Adrian G.White教授的“全球快乐地图”来排位,不丹在世界排名第8,为亚洲第一,而中国则在80名以后。
中国这30多年的发展,是以GDP为中心,以工业化发达国家为样板。
而不丹则奉行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概念。这是由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美·辛格·旺楚克在1972年首次提出来,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仅仅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而是涵盖了心理幸福、社区活力、文化、健康、教育、环境多样性、生活水平、政府治理和个人的时间分配等多个指标。GNH理念认为,单凭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说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度和福祉;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不丹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重庆直辖市的一半,不足百万的人口只是重庆的一个零头,但它和中国有一点类似,都是多山,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8%。其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近80%的农业人口,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水平,且农业劳动的辛苦,似乎很难和“幸福”联系到一起。
然而当我们了解到不丹的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和低犯罪率时,我们不能不承认不丹在奉行国民幸福总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如他们不仅实行十年义务教育,而且对通过十年级考试的学生,国家继续支持免费学习到高中毕业。此后再次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教育到大学三年级。这样的教育保障使得鲜有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在不丹。
不丹吸取了周边一些国家以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包括通过立法保证不丹的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以及不准许任何引起环境恶化和威胁野生动植物的工业和商业活动。由于这个政策,不丹国土的森林——不是绿地——覆盖率达72%,提供全国财政收入的40%的所有利用河流的水电工程,没有一个造成生态损害。这和我们中国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为了政绩而近乎疯狂地破坏生态资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
我们中国一些地区自称“香格里拉”,而很多不丹人并不知道“香格里拉”一说,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与天堂相距甚远。但是在不丹随处可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们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来追求幸福的心境,雄辩地向我们解释了真正的香格里拉该是什么样。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从经济总量来看,不丹和中国的差距巨大;但从人均GDP来看,两国的差距就很小了。
B.不丹人口少,国土面积小,且是多山国家,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似乎很难和“幸福”联系到一起。
C.不丹人奉行的国民幸福总值(GNH)的理念不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D.不丹的水电工程不仅没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提供了全国财政收入的40%。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丹鲜有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说明不丹免费教育非常成功。
B.GNH理念认为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C.文中说不丹国土的森林—不是绿地—覆盖率达72%是为了强调不丹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其实就是天堂的意思。
【小题3】从文中来看,不丹人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请分条列举。(5分)(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对收视率造假黑手的痛揭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摘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假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摘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用质量说话!”
(摘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鸠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摘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旗帜鲜明地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痛批收视率造假的巨大负面影响和黑势力从中牟利的不法行为。
B.材料二报道的信息表明,为了打造洁净的电视播出环境,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贏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发出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三主要介绍收视率打假的对策,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表明中制协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本协会会员的严格自律要求。
D.材料一、二、三揭示了电视剧市场上多方参与形成收视率造假“黑产业链”的现状,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
【小题3】即使排除了造假情况,为什么仍然不能将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作为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蓝翅膀的游隼
2010年秋季的一天,母亲来电话让我去夏营地帮大姐和牛倌把帐篷和畜群转场到秋营地。翌日,我就从县城乘班车到了夏日塔拉小镇,这个草原小镇正在修建楼房,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
父辈们熟悉的一切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20世纪的最后10年,过去牧人们骑着高头大马尽情驰骋的草地被一道道铁丝围栏阻挡了。尧熬尔人(裕固族)的鄂金尼部落,也就是如今夏日塔拉小镇北滩的两个尧熬尔人的牧村,可能有一半的人已经不懂自己的语言了。一条历史的河正在断流……
我坐表弟的越野车到了夏营地。干活累了,躺在草地上闲看瞬息万变的天空白云。恍惚间我惊讶地看见在一片云中有很多年前我们家丢失的那只猫,它还是那么娇贵的样子,一边用爪子精心梳洗着自己的头、耳朵和脸,一边降尊纡贵地看着我们。在云中还有很多早已去世的前辈们,无论是他们的衣着、相貌还是气质都和现在的人迥然不同。我看到了祖父道帏·斯车穆加木参,还有鄂金尼部落的首领——我的外祖父尧熬尔·热布旦……
这时,从雪山那边的红色悬崖那儿飞来一只蓝翅膀的游隼,在白云间静静地滑翔着,一会儿又飞快地忽上忽下地飞着,我的视线随着游隼消失在天地交接处那像梦一样的云雾间。此刻,羊群正在铁丝围栏里吃着草,一道道铁青色的铁丝围栏一直延伸到南边的雪山悬崖下。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自己家的羊群尽情地在绿茵茵的夏牧场吃草。再过几天,我们家的这群羊将全部出售。因为父母已经年迈,这几年一直住在定居点小镇上。只有大姐一人在牧场上放牧,牧场上有各种杂事,实在太辛苦。所以我父母计划把羊群出售后,只留下一百来头牦牛,再凑合着放牧一段时间,然后把草场和剩下的牦牛群承包给别人。到那时,我们这个世代放牧,须臾离不开草原的牧人之家,就彻底改变生活方式了。
这些年来,太多的往事和我们这一代人渐行渐远。我亲眼目睹了牧场上的人和事转瞬间就变得和那些古老的传说一样遥远,我去追赶它们时,却发现就像我小时候在原野上追逐雨后的彩虹一样
夏营地的黑帐篷里,父亲和大姐一言不发,该干什么还在干着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们的心情就如同天空灰黑的雨云。对真正的牧人而言,牲畜不仅仅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是一种深沉感情的寄托。大姐清楚每一只羊和牛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轶事,每一只羊和牛都有它的家族、血缘和迥然相异的性情。牲畜是联结牧人与天地万物的纽带,是上苍送来与牧人做伴的……
太阳落下去了,帐篷旁边那条灌丛中的小路也暗淡下去了,一轮圆月升起在东边的墨绿色山顶上,而太白金星就在西边的红色悬崖之上闪烁,尧熬尔人把太白金星叫做“玛勒奇奥登”,意为“牧人之星”。我在帐篷外徘徊,帐篷里的炊烟正飘向远处的山峦间,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牧人生活中……
第二天,雇来的拖拉机把帐篷拉往了秋营地。我和大姐赶着牛羊来到帐篷前的河谷里,走向秋牧场。我们在铁丝围栏分割成的一块块草地中间走着,从前直走的路如今却要转来绕去。走过沼泽和山峦,就是那条著名的巴彦哈拉山脊大道。阳光下,一道道银灰色的铁丝围栏像密集的蜘蛛网一样布满了起伏的山峦,但走在那条古老的山脊大道上,视野仍很开阔。南面就是伟大的祁连山,那座白雪耀眼的高峰就是阿米岗克尔神山之巅。我常常感谢自己生长在这个奇异的山下,有时候我会这样想:人生长在这样一个地方,而没能拥有一个恢弘壮阔的思想和精神,那他就愧对这个令人敬畏的高山草原和超出人们想象的游牧生活了。
我们来到秋营地的山谷时,天色已晚,高悬西边天空的玛勒奇奥登——牧人之星或明或暗,一轮圆月刚刚从东边山峦上升起。
几天后,我们家的羊群全部出售给别人了。
多年后,夏营地旁的黑帐篷前面仍然是那条长满灌木的山谷和雪水河。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黑色、紫红和褐色的小牛犊跟着乳牛在沼泽地上吃草。大姐说牛群和帐篷刚搬到夏营地时,有个乳牛生下了一个火红的小牛犊,第二天她早早去看那个小牛犊,却发现它被狼吃了。她还说这几年狼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了。我知道这是因为山里开矿修路,经常有炸药爆破,野兽被惊吓后从深山里跑了出来,而山外却被一天天增多的人和牲畜占领,野兽走投无路……
我父亲对我说,这几年不少年轻牧民把刚生下才三四个月的小羊羔、小牛犊出售,说这样母羊、母牛上膘很快,其实是因为来钱快。小羊羔、小牛犊被贩子赶走后,满耳都是母羊、母牛撕心裂肺的哀鸣……
每个云淡风轻的傍晚,玛勒奇奥登——牧人之星,都在紧挨着牧场的祁连山之巅熠熠闪烁,明亮而又遥远,她淡漠、从容而冷静地凝视着这一切。
从1972年被送到寄宿制学校读书的那个冬天开始,我就如同那只从雪山边的红色悬崖上飞来的蓝翅膀的游隼,独自滑翔游弋在原野和城市、梦想和现实之间……
(节选自铁穆尔同名散文,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迥然:差别很大。
B.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C.轶事:奇怪的、不可思议的事。
D.游弋:兜游、徘徊。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彻底告别忙碌、辛苦的牧民生活,父母开始筹划出售羊群、找人承包草场,我们全家人都憧憬着幸福而美好的新生活。
B.在作者看来,草原上的道道铁丝围栏不仅限制了牧人、牲畜自由的脚步,人们的心理、草原固有的文化也因之发生了改变。
C.山里为修路而爆破炸药,野兽受到惊吓跑出深山吃了小牛犊,这体现了作者对牧区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间矛盾的思考。
D.文中三次写到的“牧人之星”仿佛是一个见证者,它见证了游牧生活的自然、美好,也见证了游牧文化的日渐衰微。
【小题3】阐释划线句子“我去追赶它们时,却发现就像我小时候在原野上追逐雨后的彩虹一样。”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自己就像一只蓝翅膀的游隼,独自滑翔游弋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请结合文意概括“梦想”和“现实”所指的具体内容。
【小题5】下面两句话分别出自《游隼》和《蓝翅膀的游隼》,都写到了“游隼”的飞行,请结合各自文本,分析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1)它们一旦发现猎物,就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至肩部,以每秒近百米的速度向猎物猛扑过去……
(《游隼》)
(2)这时,从雪山那边的红色悬崖那儿飞来一只蓝翅膀的游隼,在白云间静静地滑翔着,一会儿又飞快地忽上忽下地飞着,我的视线随着游隼消失在天地交接处那像梦一样的云雾间。
(《蓝翅膀的游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寻共同的***吴伯雄也出席了开幕式。他说,希望由这个展览,能让更多的台湾人了解抗日历史,唤起民族魂爱国心。何亚非说,自己很渴望多与台湾同胞说说话,完成期待已久的文化之旅。何亚非认为,这样的一个展览会启示人们,勿忘惨痛战争历史,维护世界和平。他还强调了文化直指人心、洞穿灵魂的强大力量。“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的海峡两岸,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近些年来,两岸之间向全方位迈进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成为一大亮点。这次展览,无疑将有助于重构两岸共同的国家记忆。
这次展览,意外成了中国远征军名将之后、老兵们的聚会场所。展厅里,也频频闪现台湾年轻人的身影。在台湾政治大学图书档案研究所任教授的邵铭煌也带着九名学生来到现场,实地教学。他说,带学生来是让他们了解这个战场的意义、战时中国人的生活。深谙对日抗战史的他还说,大陆文史工作者,从一个美国少校的葬礼开始,几年苦苦追寻下来,殊为不易。尤其是大量少年兵的影像资料,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这些少年兵,看上去大多不满15岁,有的甚至不满十岁。“在摆弄玩具枪都唯恐伤着自己的年纪,已经端着真家伙上血肉磨盘了”。照片上的这些孩子,个个脸上都带着自信与无畏的微笑。他们的灿烂笑脸,却让章东磐流下了最多的眼泪。他写道:他们留在历史相簿上的形象,是他们每一位暮年回首的骄傲,但却是国家之耻、军队之耻、中华民族成年男人之耻。
这种对国家记忆的共同追问,也即何亚非所说的“文化之旅”还将延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4月第2期,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新闻开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何理解“唤醒、冲击并重构我们共同的国家记忆”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说“这个影展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认为“这种对国家记忆的共同追问,也即何亚非所说的‘文化之旅’还将延续”,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举例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