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民俗文化元素,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也有。比如非洲平原的狗头狒狒,它们的群体性和人类社会差不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有领袖,也有妻妾。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妻妾和争领袖所使用的方法,跟狒狒没有什么区别。

②当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时,人类越来越知道自己其实是平庸的动物。那么,人类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人类认识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中,产生了种种战胜灾害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把这些用口头语言记下来彼此进行交流,世世代代传承。因而有了古代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又创造了很多的娱神娱人的歌舞、音乐、戏曲。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岀来。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俗,就是最早的文化。

③民俗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化具有同样的一种性质,都是附着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信仰娱乐等等,都是文化。现代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的根基上,民俗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社会生活条件非常险恶艰苦,人类不得不崇拜远比自身强大的事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傍晚它从西边落下,留下一片阴冷和黑暗,这时人们知道了它的珍贵,企盼它明天再来,所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跪下来迎接它,于是就产生了崇拜和信仰。现在某些原始部落还在举行早迎日、晚送日的仪式。早年,鄂伦春族在猎熊的时候,要举行祭祀熊神的仪式。取下熊头,扒下熊皮,摆放在凳子上表示供奉熊神,全体跪下,由首领致祈祷词,向熊神表示和解、谢罪。人类最为本质的本性在这里都表现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愚昧,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必然产生的信仰文化。

④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者是祖祖辈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不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深厚,形式异常多样,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进而为全人类所共享。

(取材于乌丙安《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狗头狒狒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的某些生活习性具有人类社会中的民俗文化元素。
B.人类在创造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歌舞、音乐、戏曲。
C.某些原始部落崇拜太阳、鄂伦春族供奉熊神的仪式都是人类信仰文化的具体表现。
D.民俗文化经过一代代平民百姓的创造、维护和传承,最终融入了民众日常生活本身。
【小题2】阅读第②、③段,简要概括民俗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2:2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七指人
艾芜
吃了酒之后,第二天爬起来,精神颓唐,眼睛红红的,一面打哈欠,一面就骂吃酒吃肉的出家人。倘若这天没有人听,无处可骂,便一直像倒了霉似的打哈欠打到晚上。——这人便是清如师,一个不大住庙子、专去游方的和尚,手指头只有七根的。
我和他相识,而且处得很久,是在路边的一个息客店里。发现他这种古怪脾气的时候,我就嘲笑他道:“你简直在骂你自家哪!听我劝,你还是悄悄秘秘地,喝酒吃肉好。”
他经我一提,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嗫嚅道:“我不骂,我心里就不好过呀!
随即将搔着光脑壳的手,憎恶地往外一挥,他那爱骂人的脾气又发作了。
像我这样的东西,还不应常常挨骂的么?世间上最厉害的,便是吃了亏,不还手,不回骂呢!”
骂到这里,他那浑浊的眼睛,也变得清明有光起来,嘴角上自然更不会流露出打哈的影子了。我讥讽他道:“照你往日骂的话看来,我老早就奇怪,你为啥就不怕坠地狱?原来你才是懂得这儿!吓。”
他脸红了,不服地辩道:“你嘴巴真刻毒!我是没办法,才这样的哪。要是先晓得才来干坏事,那我又何必要做和尚呢?(接着举起那只有三根指头的左手)又何苦这样燃指献佛呢?”
自然我谅解他,但表面上还是嘲弄他道:“看嘛,你就不服了!刚才你还不是抱怨别人不骂你吗?才这样几句话,就说人家刻毒,那谁还敢指着鼻子骂你呢?”
于是,他不好意思地搔着光脑壳,口吃地笑着道:
“人就是这样混账的东西,总不能依照心愿去做的。先前我蹲庙子的时候,做师傅的,天天骂我打我,那还不好吗?啥子吃酒吃肉的罪,都消除了。可是一想到他骂的那一般凶劲儿,谁还愿意自家去触霉头呢?这一来我就只好自家骂自家了。”
我笑道:“其实我听见的,你倒是句句都在骂别个吃喝嫖赌的和尚呢!”
他拉一拉他的圆领大衣说道:“难道我自己是把这个脱掉了的么?”
“不要说了,老滑头,我晓得的,你一面做老和尚骂人,又一面做小和尚吃喝嫖赌,简直是两得其便,惬意得很!”
他见我这样刻薄他,他摇着光脑壳,痛苦地说道:“朋友,我还没有坏到这田地哪,我还没有坏到这步田地哪。”
随即自家责备自家叹息道:“唉,该挨骂的!该挨骂的!”
我便庄重地说道:“看起来你这个人当初就不该出家的,实在是把路走错了。”
“不!”他也很庄重地回答,举一举他那指头不全的手,“当初就觉得这一条路对!你不知道我这根指头怎样会没有的,(他拿右手二指,点一下左手的幺指)就是我爸骂出来的哪。我才偷着赌几回钱,他就跳起脚地骂我,把我骂得好不伤惨,我气不过了,便拖把菜刀来,红白不说,就宰下我的指头。当时,他老人家还很失悔,说是不赌就算了,何必这样呢?”
我也失声道:“你真做得太过火了。”
“过火,你不晓得,我当时,心里像有一盆火在烧,不这样做,他简直会把人骂死呀!等到他一失悔,我才好过了,就是看见指头上,血不住地冒,也觉得还是做得痛快的。谁知后来呢,我自己真是该死的家伙,才不到一年,我又偷着打牌掷骰了。后来进庙子去,看见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我就相信,我会好起来。早晚听见钟磬的声音,都有说不出来的欢喜。一直住了两年,没出庙子一步,成天全在念佛修行。哪知我们这些没根底的,到底成不了佛……唉!”
说到这里,他深深地叹息了,我催他之后,才又继续说下去。
“就是有一天庙子做啥子会,来了不少的居士婆婆,居士奶奶,我才大大诧异了,为啥先前一向见惯了的大姑娘小媳妇……唉!”
“第二天,庙子重新清静了,我却不安起来,简直连敲钟应敲几下,都忘记了。我把这情形,偷偷告诉一个老和尚,他才说我中了魔了,我问他有没有解救的法子?他说有是有的,只是苦一点,便是要燃指献佛。”
他一面就举起左手来,一面继续说下去。
“看哪,我的这个第四指,就是这样完了的。当时真是痛得钻心入骨,头也发昏,啥子邪念头都没有了。后来呢,指头好了,哼,邪念还是钻了进来。”
“唉!我是该挨骂的!我是该挨骂的!”
他那颓唐样子深深打动了我,便替他打算道:“其实你尽可以还俗哪!难道你还怕别人骂你吗?”
“骂我倒不怕,其实我倒愿意人家骂的。就是这张皮害了我,披了十多年,弄成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拿的东西了。”
他一面感慨地说,一面举起右手理他的衣衫。
我看见他右手的幺指,也是缺了的,但我却怕更引起他的痛苦,便不再问了。
(选自《南行记》,有删改)
【小题1】概括第一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2】画线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小题3】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骨朵儿
程宪涛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有的艺人。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唱蹦蹦男艺人居多,女艺人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大辽河尚未回应,花骨朵儿又忽然改口,道,俺不能去学艺!两个极端的变化,愈勾起大辽河的兴致。
大辽河问,咋比六月天变得还快?花骨朵儿说,俺是瞎婆婆捡来的,俺是她的拐杖,俺离开了她,老人该咋办?柴火没有人打,水缸里没有水,米袋子也瘪了。大辽河接茬儿道,俺们给打柴,留钱雇人挑水,给留下过冬口粮。花骨朵儿无路可退,只能“勉强”答应。
跟班学艺讲究“三稳”:嘴稳,手稳,心稳。在一段时间内,要品评要考察。大辽河省略了环节,他看中了花骨朵儿的长相。蹦蹦艺人行走江湖,有两种东西吸引观众:一是技艺,说、唱、扮、舞,还有绝活儿;二是外貌,要打人儿,艺人中常说的“卖肉”。第二种艺人技艺差,常常被艺人看低三分。唱蹦蹦戏追求卖点,百姓的口味各异,戏班根据市场调整。
艺人们起着哄嚷嚷,让花骨朵儿唱段戏,意思是点拨验证。众人早有预期,这是柜上摆设——中看不中用。但是,花骨朵儿首先说道,俺唱得实在平平,俺想取长补短。大辽河说,咋个意思?花骨朵儿说,你教俺耍手绢吧,弥补唱戏的短处。大辽河细细咂摸,这也是一套路数,道,俺就教你耍手绢。
舞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属于蹦蹦戏艺人的绝活儿。花骨朵儿早年随父母逃荒,半路遇胡子与父母失散,幸得瞎婆婆救助,俩人相依为命生活,是吃得苦的孩子,每天早晚跟师父练功。花骨朵儿的舞与众不同,她一手拿绿色手绢,一手是粉色手绢,比一般手绢大一圈,一朵是绽放的莲花,一片是伸展的荷叶,加之粉面如花儿,又配上一双玉臂,简直是荷花绽放,吊足了一大批百姓的胃口。大辽河的目的达到了,很多百姓都是为看花骨朵儿。
大辽河说,寻思个事。花骨朵儿说,师父尽管开口。师父说,美中不足呢,你小臂上有疤,用粉绫子扎上,台下看不到,不会那么扎眼。
花骨朵儿说,那是俺两岁时,手臂触到了火盆上,留下的一条疤痕。当时母亲照看俺,父亲在户外劈柴,母亲转身的工夫,俺就碰到火盆。父亲知道了,给了母亲一撇子。用獾子油抹上,父母心疼俺,晚上睡不着觉,母亲常常自责,父亲常常叹息。
大辽河说,又说明啥事儿呢?
花骨朵儿说,知道这事的,只有四个人,父亲、母亲、师父、自个儿。
大辽河道,你要让更多人知道?
花骨朵儿点头,嗯。
来搭班的梨树艺人,百姓送艺名大斧头,以表演下装见长,当晚和花骨朵儿一副架,未被技艺吸引,被容貌所打动。主动约了花骨朵儿,要求留下唱一副架,意思是俩人要好。但是提出一个条件,不再暴露两条胳膊。花骨朵儿决然拒绝,道,俺就要给台下看,这是俺的条件。俩人执拗如牛。大斧头次日早上,背上包裹悄然离班。
花骨朵儿含泪望着背影。大辽河跟上来说道,难得的好小子,走了可惜了。花骨朵儿哽咽着说道,俺更想爹娘了!
这一年冬季,戏班子从铁岭出发,直到吉林长白山里。某日,戏班子唱屯场时,台下听戏的夫妇,一边看花骨朵儿表演,一边忍不住流泪。夫妇俩扑到台前,道,闺女啊,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花骨朵儿胳膊上的疤痕透露了身份信息。
花骨朵儿不再随戏班子游走。与戏班子艺人分别时,她告诉大辽河,俺流浪就是为找家。
(有删改)
【注】蹦蹦:源自东北的一种地方剧种。胡子:东北民间对土匪的称呼。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花骨朵儿初次与艺人见面情景,从侧面展示花骨朵儿形象,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又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花骨朵儿前面跟大辽河说“俺想跟戏班学艺”,后面又说“俺不能去学艺”,这貌似矛盾的话,真实展示了花骨朵儿矛盾的内心世界。
C.小说描写主人公花骨朵儿的同时,也写了梨树艺人大斧头,以及花骨朵儿拒绝大斧头提出的条件,是为了突出爱情与亲情相冲突的主题。
D.虽然花骨朵儿的父母着墨不多,但是读者仍能感受到他们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而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来的。
【小题2】小说中的花骨朵儿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花骨朵儿“与戏班子艺人分别”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行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4G领域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宋杰《5G将至,中国领跑》,《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2月19日)

材料二:

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在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上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时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应用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开发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2015年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5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标准已出,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提案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逐渐提高上。
C.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此不同,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小题3】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曾颖
这是川西难得的一个艳阳普照的星期天,父亲、母亲和女儿相约去公园喝茶。女儿大学刚毕业就幸运地被一家效益还不错的单位录用了,全家人都很高兴,决定趁着好的阳光,先到公园喝杯茶,然后去吃顿火锅庆贺庆贺。
公园里坐满了被阳光晒出来的人,随着头上那片久积的阴云被阳光穿透,大家的心境也变得更通透开朗,随处都能听到快乐而兴奋的笑声。
好不容易在一棵黄桷树下找到位子,泡上茶,母亲把自带的水果、瓜子摆出来。阳光把新换的黄桷照得鲜嫩耀眼,轻风徐徐从这片绿意之中荡过如清澈湖水中划过的一只木桨,把整个世界都漾得青影浮动,美丽异常,如一幅宁静而温暖的画。
这时,一个干枯的身影撞进这幅画里,一家人很不适应地回头,看到一个黑瘦的老头一脸尴尬地冲他们笑,并用难懂的外地口音问他们擦不擦鞋?
他的身上穿着一件肮脏的老军干服,花白的头发里散落着灰尘和别的不知名悬浮物,他的眼睛,浊而昏黄。不知是因阳光的暴晒还是太久没洗澡形成的深黑的皮肤上,僵硬而呆板地纵横着无数岁月的划痕。他满是深黑豁口和伤疤的手上,拎着一个异于本地刷鞋匠小木箱的塑料口袋,口袋撕裂处。被深黑的风湿膏药修补起来,如他贴着同样膏药的脖子一般,显得很怪异甚至荒诞。
女儿看看自己脚上打折之后还价值500元的鞋,再看看面前这个老头,不由得伸了伸舌头。打了个寒战。她的母亲,虽然没有伸舌头,但表情却与她相近。
倒是坐在对面的父亲开始解鞋带,脱下鞋,将脚伸进老头放过来的拖鞋里,女儿深度怀疑那鞋可能来自某一个垃圾桶。险些叫了出来。
老人拿了鞋,自顾自地到一旁擦去了。女儿提心吊胆地看他笨拙地擦鞋,无限担心地说:老爸,我看你的鞋算是毁了!我敢打赌,他绝对擦不干净!甚至比没擦之前还脏!
母亲也随声附和。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居然要请人擦鞋?你平时不是都自己擦吗?要擦也要选一个手艺好点的啊!
父亲笑笑,故意抬杠说:我就偏不找手艺好的擦,就要找这个擦不干净的鞋匠擦。
此语一出,母亲女儿各自发出嘘声。
父亲说:你们晓得什么?你看看那个老人,显然是个生手,这个年纪还出来,肯定有不得已的理由。打工肯定没人要,伸手乞讨,肯定不好意思,我光顾他一下,至少让他不把自己当乞丐,这又有啥不妥的?一元钱可以买四个馒头,足够他吃一天了。
母亲和女儿都觉得有理,特别是女儿,从小就见过父亲干类似的事情,因而也就不再说什么。在父亲淡然的笑容鼓励下,她甚至有拿自己脚下的鞋去冒一次险的冲动。但看着老人那双拖鞋,她实在突破不了这个障碍,于是与爸爸耳语一阵,悄悄离开。
老人擦完皮鞋送过来。果然花花绿绿上面如蒙了一层机油。父亲看了,笑笑说:看来,你还没有学会怎么擦鞋,不如我教你吧!
老人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点头说好。看得出,他对改善自己的技术,有极强的愿望。
父亲从洗鞋开始,倒上油,到打蜡到抛光,一丝不苟,既精细又缓慢地用自己的鞋给老人做示范,然后,又从妻子脚上取下鞋,让他再练一把。老人一边擦,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辈子连皮鞋都没穿过,更不要说怎么侍弄它了。
不一会儿,女儿回来了,手里拿着两双新拖鞋,一双是喜羊羊,一双是机器猫。很乖地笑着。
女儿把鞋递到老人手上,说:送给你,这下可以请你帮我擦鞋了。
老人用新学到的手艺,庄重而认真地给她把鞋擦得干干净净,其间,女孩还给老人讲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干净的衣表、洗干净的头发和脸对顾客的影响。老人一面擦着,一面似有所悟地应承着。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些天没有生意的原因。
这天是川西难得的一个艳阳天,风很轻,阳光很温暖,所有的人都显得很亲切。擦鞋的老人很开心,喝茶的一家三口很开心,连在旁边偷看了半天的我,也很开心。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善良,确实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A.小说开关对公园中人们快乐心情的突出描写,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温暖欢快的基调,为下文老擦鞋匠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场景。
B.小说擅长运用外貌和细节描写。尤其是对老擦鞋匠出场时的描写,既突出了他生活的艰辛不易及原因,也暗示了他的业务水平和生意状况。
C.文中父亲与妻子女儿关于让擦鞋老人擦鞋的不同观点,既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有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D.小说中女儿后来态度的转变并不显得特别突兀生硬,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前文已做了必要的暗示交代,如“大学刚毕业”“从小就见过父亲干类似的事情”等处。
E. 小说通过一家人到公园休闲放松,偶遇擦鞋老人并对其倾心帮助的生活故事,赞美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同时也批判了某些人的冷漠无情。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中划线处的描写语言极富诗意,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去掉更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迈向充满希望的2012

——元旦献词

①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2。

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 的新篇章。

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9%,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创1985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潮……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成立90周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机遇与希望。

④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⑤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实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实力底蕴深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这一切,为我们充满希望地迈向2012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⑥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底气。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集中体现了对中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表明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判断,对复杂矛盾问题有重点把握,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就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就有新成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迈上新台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迎来新变化。

⑦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有***的坚强领导,有13亿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2012年 1月1日社论)

【小题1】根据上下文,对第②段中空缺的成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彩缤纷B.浓墨重彩C.光彩照人D.精彩纷呈
【小题2】第③段列举2011年各项建设成绩的一组事实和数字,其用意是
【小题3】社论说2012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请简述这样说的两条理由。
【小题4】根据文本信息,下面对2012年所做判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2012年对于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B.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C.党中央对2012年工作的总基调仍将与2011年一样:“稳中求进”。
D.2012年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仍将是四个“牢牢把握”。
【小题5】 “献词”在生活中经常运用,如节日献词、毕业献词等。请概括“献词”的基本特点。
(1)语言色彩:   
(2)内容一般包括:   等。
【小题6】××中学《今朝》校报的新年刊首语《展望2012年》,打算引用这篇“元旦社论”的基本内容。请你为他们写一段百字篇幅的内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