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
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小题1】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B.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C.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
D.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B.有了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C.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
D.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
【小题3】(小题3)结合文本,请概括脑部细胞是如何运作“时间记忆”的。(25字以内)(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3-21 05:3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华裔物理学家王中林和其博士生宋金会成功地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这一最新成果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近十年来,纳米科学界对纳米材料合成和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一直是纳米学术界的前沿,因为它们可以完成微观医疗以及遥感等普通人力难以启及的使命。但对于全球众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不管纳米器械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赖庞大的外接电源。如果真正让这些微小器件工作起来,保持纳米系统微小而且体内可植入等特性,小型化的供电系统必不可少。只有实现了自带电源的纳米器件才可视为真正的纳米系统,也才能在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王中林和宋金会巧妙地利用竖直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独特性质,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帮助下,研制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纳米发电机。他们充分利用了氧化锌纳米线的半导体性能和压电效应: 通过外界环境震动,无论是超声波,还是人的行走、潮汐的运动,甚至心脏跳动(如果被植入人体内部的话),使得纳米线因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传导,而产生微小的共振、摆动、变形,从而在表面积累起电荷,再由纳米线所附着的电极板输出电流,从而完美地实现纳米尺度的发电功能。据测算,当时这一纳米发电机竟然能达到17%~30%的发电效率,为自发电的纳米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础。
王中林教授早在七年前就敏锐地认识到氧化锌具有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特性等其他纳米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带领科研小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1年,他们首次合成氧化锌半导体纳米带,这一重大科研成果震动了整个纳米学界。
王中林团队的科研成果表明,纳米发电机的发明势必是纳米科技界的重大科研里程碑,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取材于《纳米发电机问世》)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艾,读作“yì”,为“停止”之意。
B.“难以启及”“潮汐”“附着”三词书写都正确。
C.电荷:“荷”字与“荷枪实弹”中的“荷”同音。
D.震动:意为“使人心不平静”,可与“振动”替换。
【小题2】根据“材料”,下列对“纳米发电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首次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B.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
C.能为纳米器械工作提供电源保障。
D.在科技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小题3】根据“材料”,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米发电机实现发电所需条件的一项是
A.机械运动B.氧化锌纳米线
C.原子力显微镜D.电极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个星系名叫8cL433+63,距地球大约150亿光年,是天文学家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群岛莫拉克亚天文台的凯克望远镜发现的。
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所需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
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从而否定了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做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亿年或更小的年龄。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地球有13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这些恒星在其光信号到达地球时,就已经年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目前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已经充分形成这一事实表明,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年。
这一结论与对靠近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龄的估计相符。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
【小题1】文中“年迈”一词的意思是(3分)(    )
A.年龄至少有150亿年B.年龄大于150亿年
C.年龄至少有160亿年D.年龄大于160亿年
【小题2】不能作为“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这一推断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    )
A.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是错误的
B.8cL433+63星系的光信号要历经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
C.凯克望远镜发现“8cL433+63”星系距离地球大约150亿光年
D.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    )
A.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这一估计纠正了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的推测。
B.凯克望远镜发现的“8cL433+63”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C.海隆·斯客拉德教授是根据“8cL433+63”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而作出“宇宙的年龄有可能大于150亿年”这一推测的。
D.1991年,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距地球130亿光年,而1991年之后则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只有120亿光年或更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动人的是文学的“精神"
冯俐
当代戏剧空前多元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舞台技术的加入,丰富着戏剧这个艺术品种。只是,剧作家们不能因此“偷懒”,放弃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多元化不应该代替戏剧的文学性追求。当然,有的剧作家也许并不是偷懒,而是“人力不可及”——即从主观上认识不到,或是客观上能力达不到。
戏剧的文学性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绝不是华丽的台词,而是通过独特的戏剧情境、引人入胜的故事,发掘出独特的人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中国当代戏剧有很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高分,也有不及格。有些作品过于依赖“主题当家”,有的作品“见事不见人”。它们的根本问题都是“文学退位”,立起来了不等于“立得住”,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不等于“传得开”,更遑论“留得下”。古希腊戏剧多是国家行为,即多为“命题作文”,但最后保留下来的戏剧,叙事技巧高超、深刻发现挖掘了人性、完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它们流传至今并被不断排演的原因,是其舞台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很多戏剧作品的“创意”“立意”很吸引人,但好的创意不等于好的剧作。同样的“母题”由不同的剧作者写出来,品质完全不同。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在他们之前,同样的故事被前人多次写过,但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学家手上,那些故事才获得了卓越的文学品质,成了经典的戏剧作品。可以说,剧作者思想的高度、人文情怀的高度,决定其提炼人物的高度。在塑造“这一个”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历史、环境、语境等多方面的还原,让“这一个”从思想的、主题的概念中摆脱出来,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使戏剧人物比生活中的人更丰满更丰富,有血有肉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从而成为戏剧文学画廊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这一个”。
评价一个剧本有“文学性”,应是最高褒奖,尤其是当一部戏剧作品被誉以“诗性”“诗意”时,我想,它指的绝不是肤浅的、视听上的优美或浪漫,而是内在的文学的深厚和悲悯的情怀。文学性是戏剧的灵魂,而戏剧性,则是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是必须拥有的。只是,对其风格样式的广泛探索,可以给予更多包容的空间。“从文本入手”已不再是当下戏剧唯一的创作方法,国内外许多戏剧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着:从演员的独特技能入手,从一段音乐入手,从一幅画一个线条入手,从某个道具入手,从某种舞台科技手段入手……这些没有文本甚至没有台词的不同风格样式的戏剧作品中,也不乏动人之作。但是,这能证明戏剧可以没有文学吗?当然不能。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再需要“语言”,“文字”的、非传统的戏剧演出,其动人之处依然来自文学——即使没有具象的、完整的人物和故事,但打动观众的,一定是文学的“精神”,即对人性的深刻独特洞察、对人的境遇和选择的理解容纳、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或单纯或细微的永恒关怀。
戏剧的文学性,是在戏剧实践中不断被追求、深化、发扬,还是被忽视,甚至退位、缺失?这决定着未来戏剧的品格、戏剧自身的价值、戏剧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戏剧的命运。
(选自2016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有关、“戏剧的文学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当代戏剧文学性缺失的原因,是有的剧作家主观上不想为、无所为,或是客观上不能为、无法为。
B.戏剧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剧作家能够借助情境、故事等元素,发掘出独特的人性,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C.文学性是戏剧的灵魂,它同戏剧性一样,都是戏剧必须拥有的艺术特性,是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
D.戏剧的文学性是衡量戏剧品格和戏剧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决定着戏剧的健康发展,事关戏剧的发展命运。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命题作文”,关注的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这是影响戏剧文学性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B.古希腊的很多戏剧虽然是国家行为,但能将舞台性和文学性高度统一起来,所以既“传得开”,又“留得下”。
C.真正好的戏剧作品并不追求创意和立意的新颖独特,而是追求体现剧作者思想高度和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学性。
D.在没有文本甚至没有台词的非传统的戏剧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动人之作,但与注重文学精神的传统剧作不能相提并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舞台技术的恰当运用,丰富着戏剧这个艺术品种,使戏剧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戏剧的文学性。
B.《西厢记》《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摆脱了思想、主题的概念束缚,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从而取得了成功。
C.剧本赢得“文学性”的关键在于其内在的文学的深厚和悲悯的情怀,而不在于外在形式上的优美或浪漫。
D.《窦娥冤》中的窦娥和《雷雨》中的周朴园,其形象已经超越了生活中的原型,显得更为丰满、丰富,具有高度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