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器”,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漆画艺术品等,其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还有用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做成的漆器,更加丰富多彩;漆画有油画、山水、写意等许多画种的风采,而又区别于其它画种。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独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令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成都商业街、金沙遗址、羊子山古墓等处出土的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在五代时,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出土的棺、椁、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在明清时期,成都是全国著名的雕漆填彩漆器产地之一,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在民国抗战初期,成都科甲巷、小科甲巷、太平街等三条街是专门生产、经营成都漆器的场所。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漆器,在其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跟中国其他的漆器流派一样,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西汉时期,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唐代中国漆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有凸起花纹的堆漆。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种类达到十四类,充分展示了中国民间技艺的创新能力。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以其历史悠久和工艺独特而享誉海内外。现在,成都生产漆器工艺品的主要厂家是成都漆器工艺厂,正把传统的成都漆艺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宽广的市场。
【小题1】下列关于成都漆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漆画的水平很高,有暗花、隐花、描绘等技法,其面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
B.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蜀地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C.因为四川盛产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所以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
D.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产品,其产品造型工艺精巧、美观大方。
【小题2】关于成都漆艺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都漆器艺术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的成都地区,一直发展到今天,而且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B.在五代时,成都漆艺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的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C.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贵州清镇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D.明清时期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无疑是成都漆艺取得辉煌成就的必备条件。
B.成都漆艺起源早,又经过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才逐渐成熟继而走向辉煌。
C.成都漆艺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而且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D.成都漆艺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与一代又一代的匠师的努力分不开,与不断的技术革新分不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04 04:2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太空美丽而宁静,也时刻充满着未知的危险。俄罗斯的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公里,是人类在太空最前沿的哨兵。1997年6月25日俄罗斯空间站在与空运船进行对接时突发意外,空运船撞坏了空间站,珍贵的氧气开始向太空泄漏。宇航员们进入了救生舱,但因为缺少能量,救生舱的启动系统无法工作,幸运的是随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一块未被损坏的太阳能电池板发挥了作用,救生舱才开始了工作。
对于正在建设太空站的设计者来说,那天发生的事件是非常宝贵的教训,它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启动的救生舱是至关重要的,X—38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是一艘即将作为国际空间站逃生舱的全新太空救生船。按照设计要求,宇航员将从400公里高的空间下降,X—38必须保证宇航员在返回地面时完好无损。
出于综合考虑,X—38被设计得既像一辆救护车,又像一艘救生船。它必须保证一旦空间站出了问题,如失火、缺氧,或是有人生病、受伤,宇航员们能立即离开空间站。所以,X—38是全自动的,它可以随便让一个对它一无所知的人坐进去,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把他送回地面。
为了检测X—38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日前工程师们把它悬挂在大型运输机的机翼下面,带到了6500米的高空。X—38开始下降以后,首先是一个20米直径的小降落伞从飞船的尾部抛出,以减缓飞船的速度。然后小降落伞被切断,接着抛出一个大降落伞。大降落伞像拉手风琴一样,分五个步骤展开,每一步都在逐渐放慢救生船下降的速度。一旦完全开始工作,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X—38会计算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分析到达目的所要走的路线。体内安装的驱动系统,牵引着大降落伞的两边,使降落伞能左右转动,这就使X—38能在预定的地点着陆。着陆点通常可以精确到距预定点不超过100米,在逃离空间站以后的一个半小时以内,宇航员们就可以躺在医院的救护车里。最后降落时X—38停在了距预定目标10米范围以内,第一次试飞圆满成功。
X—38不仅会给未来的宇航员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选自《太空救生船》,有删改。)
【小题1】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采集、利用太阳能,是航天器解决能量补充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B新型太空救生舱应能在空间站没有能量的情况下自行启动并工作。
C X—38救生船能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将昏迷的人准确地送回地面。
D X—38将全面排除空间站的各种危险,给宇航员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小题2】根据文意,依次概括X—38从6500米高空下降,自动完成的几项关键操作。(不超过40个字。分点请写序号)(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而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
2010年已胞下潜到3750米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一8月,“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皎龙”号的自动驾驭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材料二
“蛟龙”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皎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000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英国媒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000来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6500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竟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而且潜水器还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式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为保持中国在深潜方面世界领先水平,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根据“彩红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叱级的科考母船“张券”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5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与7000米深海级的“蛟龙”号相比,正在研制的万米深渊级的“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杭压能力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鳖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李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6度倾针下潜的方式。“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朴将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铁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时压性能。
2015年9月,“彩红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镇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空白,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蛟龙”号独有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能力。
B.根据“材料一”,“蛟龙”号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C.根据“材料二”.英国媒体对“蛟龙”号的报道与部分评论的关注点在于深潜的意图。
D.根据“材料三”,“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是世界领先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断可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应该是在2011年。
B.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在这一领域的竞赛体现了各国的科技竞争力。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彩虹鱼”号全海深潜水器设计下潜深度虽然不同,但需要克服的难度却是相同的。
D.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具有垂直下潜、使用新型材料、抗压能力更强等特点。
E.  “彩虹鱼”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小题3】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
刘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选自《中国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战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
B.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而具有一定权力的官员没有迁移到陌生的南方。
C.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
D.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
B.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
C.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D.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埋藏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B.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贩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D.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要逊色很多,但是前者有些技术比后者先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徳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徳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徳,哪来和谐?儒家“厚徳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席置疑。
“厚徳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徳”即“大德”“高徳”,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徳载物”,即以深厚的徳泽育人利物。厚德載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徳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載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カ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カ因素,特别別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徳載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徳,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徳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増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徳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徳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徳載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徳修养,对构建和诺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陈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城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9日)
【小题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徳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德”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小题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厚德裁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決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唐宋时期,香药输入的种类及数量虽较之前代有大幅增加,关于香药的记录也更为详细,但人们对香药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偏颇,就连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也误将本是同物异名的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
经过历代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明代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无论从书写体例还是编撰内容来看,都更为准确详实。
明初以来,随着时人对香药特性的深入了解,东南亚香药在中国的应用重点逐渐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扩展至饮食调味。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以前记载香药的史籍主要为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香药主要作为药材、香品被时人使用。与前代不同的是,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其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例如,《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海洋图书对于香药的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从这类书籍的撰写者来看,他们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职,或久居沿海重镇,耳闻目睹香药贸易之盛况,对海舶香药的记载自然颇为准确,也更具针对性;而《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记载内容及书写特点来看,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重点在明初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应用于饮食的记录多达三十余条,然而在介绍这些食谱之前几乎都先强调其食疗保健功效,而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更强调香药的调味及腌制功能。
明初以来,随着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各类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不仅保证了香药在中国市场的供需稳定,且使这一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这一时期,记载香药应用于饮食的明代书籍则多为面对普通百姓的日用类书,因此,仅从书籍的类型及适度人群来看,明代的普通平民已已开始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中。此外,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丸如胡椒大”“大如胡椒”等,再次说明了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之广泛。
(选自《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香药输入途径、使用人群以及香药本身功用的局限性,所以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的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
B.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香药的输入数量、品类,保证了中国香药市场的供需稳定,使寻常百姓有机会接触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
C.关于香药的记载,明代史籍比唐宋时期的史籍更为准确详实,这与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D.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误将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的事说明唐宋之际人们对香药特性的认识并不十分准确。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汉至隋的八百年间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为“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
B.文中举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一例,是用来论证“中国的香药数量不仅多而且做工讲究、精致”。
C.文章用《瀛涯胜览》和《多能鄙事》等图书对于香药的记载来论证“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这一观点。
D.香药虽然具有调味及腌制功能,但是在元代消费重点还是以疗疾保健为主,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的记载为此观点提供了佐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存史籍来看,明代记录香药的书籍与前代相比具有香药特性的记载更为详细准确,香药应用的记录更为丰富及撰写者日益增多等特点。
B.早在汉代已有部分香药传入中国,但直到明初香药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此时,香药的消费重点也由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
C.明初以来,关于香药的海洋书籍的撰写者,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职,或久居沿海重镇,他们对香药贸易很熟悉,故对海舶香药的记载也颇为准确。
D.香药不仅具有药用、食疗保健等功能,还具有调味及腌制功能,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不少关于香药应用到饮食中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