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这种“小集南唱”、“清柔婉折”的昆山腔,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经过改造后的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被称为“水磨腔”,就是说音调极其细腻柔婉。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新昆曲博得了众口一词的称赞。
改革后的昆山腔,大大发展了南曲的演唱艺术,而且在曲调运用上,也吸收北曲结构谨严的长处,但它还只是清唱曲,尚未走上戏曲舞台。
将昆山腔推上戏曲舞台,成为戏剧,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梁辰鱼是一个著名的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他觉得这样的新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与他人合作,发挥文学优势写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传奇,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昆山腔在剧曲中的首次运用,引起了轰动,并很快压倒了其它一切声腔,一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戏曲,并流传南北各地,这就是昆剧。
【小题1】下列对昆曲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原名叫“昆山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B.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同属南戏系统,它们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C.它是改进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之后,形成的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
D.它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中国戏曲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小题2】(小题2)下列有关昆曲特色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改造后的昆山腔结构谨严,把传奇文学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同时借助配乐与舞台设置,才形成了真正的戏曲。
B.昆曲集我国民族文化中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的最高成就于一体,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C.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人们用加水能磨出滑润米粉的“水磨”过程来形容昆山腔的改造过程。
D.昆山腔是在融合了方言和民间清曲、小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出来的。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昆曲历经元明清三朝不断地发展完善,成为明清时期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B.使昆山腔变为真正的戏曲,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文人顾坚,另一个是著名的戏曲作家梁辰鱼。
C.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于是改革后的昆山腔兼有北曲之长,不再是清唱曲了。
D.昆剧之所以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主要是获益于中国古诗词创作的丰硕成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5 04:1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把数据存在“云”里
传统的数据备份办法存在着病毒威胁、硬件损坏、存储设备不稳定等诸多弊病和限制,而且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利用无线上网等方式传输数据的要求。云存储技术正是迎合了绝大多数用户“安全、稳定、便捷”的第三方存储需求应运而生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把设备连接上网,你都可以把重要的数据备份到仿若飘忽在你头顶的“云”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云计算的具体运用。它是指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云存储让用户不用依赖于计算机的内部存储以及单独购买存储设备,只是通过数据的网络上传就能随时使用存储的数据。云存储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数据的便捷共享。
云存储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如云备份、云数据共享、云资源服务等,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接口给其他网络服务使用。云存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能够大大减少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这是其他装备、软件系统所无法取代的。自2008年出现云概念开始,云存储就紧随着云计算的步伐,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云储存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件的大容量分享,用户可以把数据文件保存在云存储空间里;另一种是云同步存储模式。
相对于原有的存储模式,云存储主要有以下优点:存储容量大、成本低,存储设备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分配空间,用户不用担心空间不足;易拓展,根据服务器使用人数和空间扩展存储空间,不影响前端用户的使用;数据同步,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对服务器采用磁盘阵列和磁带脱机备份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对数据的存储不需要任何硬件设备,只需要依托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指尖的点击和屏幕的触碰就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十分高效、便捷。而且,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云存储,让数据的存储随时随地;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依靠计算机或移动设备随时访问数据,实现网内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减少了传统的资源交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不过,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或政府部门还不是很放心把单位的重要数据保存到“云”里去,究其原因还是对数据安全性的忧虑。个人用户同样担心自己隐私数据的泄露。可以说,安全问题是对云存储服务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云存储服务的生死存亡。运营商必须采用合适的安全技术来保证数据的秘密性与安全性。而且,当我们备份较大数据的时候都不希望耗费太长的时间,也就是上传下载的速度要快,这就对网速的分配、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共享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机制提出更高要求。云储存是今后存储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存储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极富潜力的朝阳产业。只有网速、安全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云”技术才能够真正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高科技的福音。
(选自《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关于云存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存储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类型的存储与访问服务,它是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以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为载体提供服务的。
B.云存储技术克服了传统数据备份中的不安全、不稳定和不便捷等诸多弊端而产生的,它能够满足很多用户的第三方存储要求。
C.云储存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便捷共享,让用户只用依赖于数据的网络上传,就可以使用数据。
D.云存储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还可以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代替了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云存储相对于传统的存储模式具有容量大、成本低、效率高、方便管理、方式灵活等优点,但是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被泄露,不放心将单位的重要数据通过云存储保存。
B.云存储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它是一个极富潜力的朝阳产业,但安全问题是制约它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只有不断创新和普及安全等相关技术,云技术才可能真正地给消费者带来便利。
C.云存储数据存储是对传统数据存储的改变,服务器拥有很大的空间扩展存储空间的能力,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D.云存储的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点,依靠计算机或其它移动设备可以随时访问数据,使得网内资源可以共享,相对原有的存储模式更高效。
【小题3】(小题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云存储技术应用的一项是(3分)()
A.昌东小区王先生将电子文档放到互联网上个人存储空间进行备份。
B.昌南中学积极推进网络教学,学生通过网盘向老师交作业,不同科目作业直接提交到对应老师的网盘中,便于老师进行检查。
C.昌西银行专门建立信息安全中心每日进行数据磁带备份,以保证在突然发生重大灾难时能够迅速恢复重要数据。
D.昌北公司为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没有空闲资金购置存储设备,使用了空间租赁服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探海活动少之又少。虽已在海底发现了不少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稀土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但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   。(   )。在人类极有限的认知中,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延续了现今最古老的海底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是有着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如泰勒柱、海山反气旋驻波等。这些复杂的动力环境导致海山区的水体、海底与大洋其他区域形成了 的生态系统。
海山环境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海山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还不乏一些“稀有物种”,不同海山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着  的联系,而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深海生态系统研究和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中,环境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17年8月,在国际海底管理局23届大会期间,中国大洋协会举办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主题论坛,赢得了各方一致好评。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杯水车薪 截然不同 利害攸关 千丝万缕
B.微乎其微 截然不同 举足轻重 千丝万缕
C.微乎其微 截然相反 利害攸关 错综复杂
D.杯水车薪 截然相反 举足轻重 错综复杂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对海底进行的调查非常有限,到目前仅占整个深海的5%;
B.目前人类已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进行了调查,但范围还是十分有限;
C.就深海生态这一点来说,目前人类仅针对5%的海底进行过调查;
D.目前人类已经调查了整个海底的5%,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延续了现今最古老的海底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B.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保存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有着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C.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储存了现今最古老的海底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D.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保留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也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心与物这些对立面的统一。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生活要素(注:“要素”,即“基本原则”。)。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自己的人性的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于他就成了人。从此可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
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在这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他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的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一致性。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这条原则既适用于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也适用于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生产。这两种生产都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加工改造,这就肯定了文艺的现实主义,排除了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
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自意识(即自觉性)。他意识到自己就是人类一个成员,而且根据这种认识来生产。动物只在受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片面地生产,人却是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这就肯定了文艺的广阔题材和社会功用。具体的实例是蜜蜂营巢和建筑师仿制蜂房的分别。
“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人的生产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与美有联系,而美有美的规律。这句话前面有“因此”连接词,足见是总结全段上文。“此”显然指上文所列的两条:一条是“人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标准就是由每个物种的需要来决定的规律。动物只按自己所属的那个物种的直接需要来制造,人却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能运用每个物种的标准,这就是前一条的要求。另一条比前一条更进了一步,“人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去来制造”。这本身固有的标准是属于对象的,也就是根据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恩格斯论述“从猿到人”时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一切其它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所说的“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规律”。就文艺来说,这就涉及认识整个客观世界和人们所曾探讨的文艺本身的各种规律。可见“美的规律”是非常广泛的,也可以说就是美学本身的研究对象。
(选自《谈美书简▪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有删节)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美的旋律”的一项是
A.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对象固有的规律对自然界进行统治。
B.人按照自己所属的那个五中的标准和直接需要进行生产。
C.人通过劳动实践进行精神和物质生产,创造出对象世界。
D.人有自意识,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
【小题2】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
B.第二段指出马克思不仅揭示出人与自然的统一,还提出了艺术的美的规律。
C.第三段将人的全面生产与动物的片面生产作比较,意在证实生产的人是一种存在。
D.最后三段,是对第三段的具体阐述,进一步说明物质生产的和精神生产的一致性。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对于人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因此,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才存在。
B.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加工改造,本质力量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
C.人的充分发展和自然的充分发张是相辅相成的,自然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
D.只有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变成人性的存在,自然才作为人性的存在的基础而存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尽管说,技术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由来已久,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却更多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并因此而为上流社会所不屑谈及。人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反映的就是社会主流思想对技术的忽视;《师说》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虽不见得就是韩愈的想法,但是至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实际状貌。事实上,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技术比之前人们的想象要深刻得多。

一般而言,一种技术正在发挥其作用时,往往处在一个“自我隐蔽”的状态。就像我们所戴的眼镜,当它正常地发挥作用时,它往往是不被我们的眼睛所注意到的。我们的胃、大脑一刻不停地在工作,但是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它们的重要。只有胃疼了、病了,我们才会在它的存在而外,感觉到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人体组织。所以,越是好的、合适的眼镜或越是健康的组织,我们可能越是注意不到它。庄子所言“得鱼忘筌”,收获了鱼,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大概也就是对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世象的解说。因此,人们一般习惯认为,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当然也就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另外,不管是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东方,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就是不太去追究那些外在于我们的操作方式,而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而证明、推理和演绎的过程,恰恰是不必诉诸外部经验即一般技术的。它们只是在自身内部进行,在思路、理路里面走。而那些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技术操作者往往置身社会底层,其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尽管技术也对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思想的主流仍然一直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就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更说,人就像一根芦苇,一滴水就可以把它压弯,所以人很渺小;然而他又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因着自己的思想而获得尊严,成就伟大。

近代以来,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曾经作为人类思想的“外在者”的技术,也开始慢慢地进入到我们视野的中心。其实,技术恰恰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也正因为如此,技术的长足进步,也就仍然有赖于人类思想的深入和发展。

【小题1】对文末“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中“传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更多的是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
B.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难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C.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以及演绎。
D.技术其实就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的进步,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处于工匠和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的技术,一直未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B.在过去,眼镜、筌等技术性因素在生活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不为人们所认识。
C.学术思想与技术实践的关系相对分离,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学术传统中相似的特点。
D.近代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深刻意义,动摇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特征的认识。
【小题3】技术在过去长期被忽视,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根据原文内容分条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心理学与文学
(瑞士) 荣格
①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
②就艺术作品而言,我们必须考察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产物——这种产物带有明显的意图和自觉的形式;而就艺术家来说,我们要研究的则是心理结构本身。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应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对某一明确限定的、具体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活生生的、富于创造性的人类当作一种独特的个性来加以分析。尽管这两项任务紧密相关甚至相互依存,但谁也不能为对方提供所寻求的解释。
③要通过艺术作品对艺术家作出结论,或者反过来,要通过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作出结论,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作出某些结论,但这些结论不可能是绝对的,它们最多是可能的臆测或碰巧的猜想而已。知道歌德和他母亲之间的特殊关系,或多或少有助于我们懂得浮士德的叫喊:“母亲们——母亲们——听起来是多么奇怪哟!”虽然我们从歌德这个人身上可以准确无误地感觉到母子之间确有一种很深的联系,然而这并不足以使我们明白,从歌德对母亲的依恋中,如何能产生出浮士德戏剧本身。同样,从相反的方向来推论也不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尽管尼伯龙根所生活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男性世界,与瓦格纳身上具有的某种病态的女性气质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潜在的联系,但在《尼伯龙根的戒指》这部作品里,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我们辨认和推断出瓦格纳偶尔喜欢穿女性服装
这一事实。
④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状况,还不允许我们建立起我们所希望的一门科学应该具有的严密的因果联系。只有在心理生理本能和心理生理反应这一领域内,我们才能自信地运用因果联系的观念。心理学家应满足于从精神生活的起点上,也就是说,在一种更具复杂性的层次上,对所发生的心理事件作不同程度的广泛描述,对错综复杂的心理脉络作生动的描绘。
⑤心理学家绝不会放弃要求在复杂的心理事件中研究和建立因果联系的主张,然而他又绝不可能在最完满的意义上实践这一主张,因为生命中创造性的一面 (它在艺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挫败了一切希望建立理性程式的企图。任何一种对刺激的反应,都可以从因果性上去作出解释;但是,创造性活动与单纯的反应是完全对立的,它将永远使人类难以理解。我们只能描述其表现形式:它可能被朦胧地感受到,但不可能被完全把握住。心理学和艺术研究将永远不得不相互求助,而不会是由一方去削弱另一方。
⑥心理事件是可以推导的,这是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心理产物是某种自在自为的东西而不管艺术家个人有什么问题,这是艺术研究的—条原理。这两条原理,尽管是相对的,但都是正确的。   
(选自《荣格文集》,冯川译)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两项是 【小题1】 【小题2】 
A.人的心理是科学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因而心理学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
B.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图和自觉的形式。
C.除了在心理生理的本能和反应领域内的事物,我们都能运用因果联系去分析。
D.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所体现的创造性的一面能最充分地表现在人的生命中。
E.心理事件可以推导,但艺术这种创造性活动却不能建立理性的程式。
(2)下列关于“艺术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 
A.是一种复杂心理活动产物B.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东西
C.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果D.是一种心理生理的本能
(3)阅读第③段,本段作者举了两个事例来说明道理。举歌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什么?而举瓦格纳的例子则是为了说明什么?
(4)完全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文学艺术,存在怎样的困弊? 请从目前心理学的不足和艺术的特性两个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