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学巨擘朱希祖
刘宜庆
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有开创之功。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
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人。
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朱希祖是历史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引进了西方治史的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
1920年1月20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后以《史学绪论》发表在《晨报》上,这次谈话的要点有三:学历史要持主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其次、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价值的民史。第三、研究史学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将来。将来社会的善恶,全源于现在;现在的善恶,也不是突然而来的,是源于历史的。故现在是过去同将来之枢纽,是占一极重要之位置。
朱希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大藏书家。“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奔走一生的写照。朱希祖藏书,大约开始于留学日本时期。当时朱希祖的恩师章太炎鼓吹革命,倡导反清,热衷于收集并翻印明末抗清志士的文集。朱希祖受其影响,“始留意于晚明史籍”,并以南明史为研究方向。朱希祖在这时开始购书,几十年日积月累,涓涓细流汇聚成书的海洋。至1937年,朱希祖的个人藏书已达到惊人的二十五万余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了,而其中抄、稿本和古本方志、笔记、杂著等珍本善本多达七百余种。其中不乏善本,如《山书》、《鸭江行部志》,宋版《周礼》,明抄宋本《水经注》等,均为海内孤本。他素有“读书藏书家”之称。在朱希祖的藏书中,南明史是一个重要的类别,这是朱希祖治史的研究方向。
1934年2月,朱希祖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来南京就任史学系主任,他的七百六十多包善本,辗转运到南京的住宅。抗战爆发后,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厄运而多方奔走。朱希祖的奔波和操劳,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欲吞并中国。在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开始了对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朱希祖在其日后完成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是“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足迹所到,西至安徽太平,东至丹阳经山,南至江宁秣陵,北至长江。举凡史乘记载,野老传闻,无不按图索骥,遍加访问。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对南京地区文物进行考古,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齐高帝秦安陵、齐武帝景安陵等十三处六朝古墓。其《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为后人研究六朝陵墓、石刻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观点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既起,朱希祖尝论“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认为“亡史之罪,甚于亡国”,主张政府当开馆修史。1940年2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于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朱希祖为总干事。
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国民政府在中央图书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各届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
(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7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谢国桢说:“朱氏一生搜集明季稗乘,用力甚勤,多所创获,给后人以启迪之功。”朱希祖致力于南明史料收集达三十多年,收藏的抄本秘籍无人能比,发表了南明史籍题跋七十多篇,1961年中华书局以此整理出版为《明季史料题跋》。(丹枫《朱希祖与南明史研究》)
②从现代史学观念出发,朱希祖研习南明史,十分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的结合,其所作《明季史料题跋》便明显反映了这一特点。(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成绩卓然,他涉猎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无所不通。
B.朱希祖自嘲“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谦虚之语里体现了他的酷爱读书和藏书。
C.朱希祖大约于日本留学期间开始藏书,并且把南明史作为主要的藏书类别,是恩师章太炎为他确立的研究方向。
D.朱希祖对六朝陵墓进行按图索骥的实地调查,实践了他北大时期形成的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史学观。
E. 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小题2】朱希祖是“史学巨擘”,传记4.5两段却写他是个大藏书家,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史学巨擘”朱希祖的开创之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4】1920年,朱希祖在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时认为编国史没有什么价值,而在1940年又提议国民政府筹办国史馆,这样的转变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5:5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围,并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B.杭州巷10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将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走的住户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
C.“我”在征求户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时,非常犹豫,既体现了拆迁工作的难度,也体现了“我”对老太太的同情。
D.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结尾意蕴悠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小题2】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众所周知的 p2p、众筹,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再到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消费金融等,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相比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是“智能金融”,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业态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大数据为依据的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其不仅具有投资门槛低、 交易成本低、投融资便捷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并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动,为小微企业、普通民众的投融资打开了一扇窗,有利于实现普惠金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线上运作”的特征使其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络系统不安全、信息不对称、违约成本低等问题,再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比如,在支付、理财和融资三大领域发生的资金挪用、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就是道德失范的表现。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威胁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很难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来消除,金融伦理作为调整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的一种方式,其基础性作用理应得到重视。所以,要做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就需要构建公平、诚信、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
公平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但其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公平的环境。只有在一个公平的金融市场中,人们才会遵守市场秩序;只有在一个众人遵守的市场秩序中, 那些伦理缺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企业才会被市场淘汰。所以, 公平的互联网金融伦理不仅能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也能有效防范损害他人利益等问题的发生, 从而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诚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 所有的交易行为都依托于特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而平台和数据只掌握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手中, 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 投资方很难了解自己投入资金的去向,投资决策完全基于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任。因此, 要获得投资方的信任, 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融资方要想从平台融得资金, 除了经济实力之外, 也必须依靠诚信。依靠诚信, 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投资资金, 融资方取得融资资金, 资金不断流动, 创造利润。只有这样, 互联网金融企业才能够持续生存发展。
互惠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则。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逐利,互联网金融亦如此。人人皆为“利”来,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正当或不合理的手段, 损害了投资方的利益, 不仅投资方会因不信任而收回投资,而且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遆责, 这种情况下的违约成本相当巨大。所以,必须建立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 促使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顾及他人利益, 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11月28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智能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业态金融”。
B.传统金融没有像互联网金融那样,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C.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D.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强调诚信的一个原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形式出发,用对比论证比较了它与传统金融的利弊。
B.文章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的重要性
C.文章从保障、基础和原则三方面指出, 要想使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应做到公平、诚信、互惠。
D.文章在论证“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是必要的”这一观点时,采用总分结构,结构清晰条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互联网金融必将取代传统金融行业。
B.互联网金融虽然也隐藏着不少风险,但从发展来看,鼓励创新应该优先于防控风险。
C.在追求公平的金融市场中伦理缺失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才不会出现“劣币逐良币”的现象。
D.现阶段的金融道德风险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将来应将法律约束与道德自律结合起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次诞生。
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
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有删改)
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国有国格,人有人格,艺术也有自己的品格。品格层次的高下决定着艺术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的高下。艺无格不立。艺术品格是艺术作品屹立于艺术之林的脊骨。艺术品格的内涵至少包括(   )品格、(   )品格和(  )品格。

②中国艺术有“解衣盘礴”的优秀传统。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前人早巳发现:人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③艺术品格的滑坡往往是经不住非艺术的种种诱惑而造成艺术本身相对独立性的丧失。诱于名,艺术降格为自我吹胀的钩誉虫;诱于利,艺术堕落为满身铜臭的摇钱树;诱于权,艺术奴化为察颜观色的登龙符。

④艺术是艺术家在泥泞思路上频频滑倒的激情与感悟,它往往能跌出灵感带血的伤口和心灵震颤的歌吟;而在舒适坦途上装作跌倒,则只能跌出滑稽的丑态和矫情的喊叫。

⑤任何有健康恬力的艺术都构成自己纯真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离于情节和性格的床头、拳头,噱头,是甩卖发馊肉汤的胡椒、掩盖灵魂的膏药、装扮卖笑丑妇的胭脂。

⑥优秀艺术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属于的东西。吴昌硕的厚度、齐白石的醇度、潘天寿的力度、傅抱石的速度,都以不与人苟同的艺术个性的戛戛独造在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篇页。雪地上的第一排脚印最易诱人放弃寻找自己最佳路线的选择。缺乏创造性的模仿艺术已流于下品,没有出息的倒爷艺术更无品格可言。

⑦艺术家的品格是由艺术家的人格决定的。艺术家不是完人,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素质偏离也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缺点和怪癖,所以艺术人格与道德人格既有重叠又有一定的错位。

⑧艺术人格有它的标准,那就是以严肃的艺术创造为轴心的文化够感和文化献身精神。

⑨艺术家是文化的先知。他的追求是未来。他的任务是创造。为了人类进步及真理,他甘愿做艺术的探险者和殉道者。他想的不是名利,而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燃烧自己,付出自己。

⑩我们期待艺术品格和艺术人格在新的高度和层次上趋于统一。我们期待创作出优秀艺术品的艺术家同时也创造出优秀的自己。

(选自翟墨《艺术的品格》 ,有改动)

【小题1】联系下文,填写第①段空缺处的词语。
【小题2】“解衣盘礴”是个成语,原本指解开上衣,盘腿而坐;文中的意思是      (不得超过10字)。
【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第⑤段空白处有以下三句话,正确的排序是:(    )
a.戏不够,“三头”凄,常常是伪劣艺术的特征。
b.它们不能以浩浩正气、铮铮铁骨、绵绵深情等人格力量撼人心魄,便以色情、暴力、笑料等低级趣味迷己惑入。
c.它容不得肮脏泥沙的迷跟、虚矫赘瘤的附身、冒名伪作的蒙混。
A.cbaB.abcC.bcaD.cab
【小题5】对第⑥段画线句所论证的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备有不与人苟同的艺术个性。
B.艺术家的戛曳独造在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篇页。
C.优秀艺术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D.艺术家不能泥古,应稀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