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晒客 
杨暄
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无疑是2007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8月份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工资有多少、奖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地罗列出了他8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老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甚至“晒”基金、“晒”股票……
2006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晒”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方式很好。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了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记者在一些“晒黑”论坛上发现,“晒黑”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出了某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中洗菜、切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出来“晒晒太阳”。
针对“晒黑”,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恶,促进社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晒黑”言辞会有偏颇,夸大事实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晒黑”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渠道,有利于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晒黑”族的做法表示担扰,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B.“晒客” 最初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C.“晒”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话题可以贴到网上和陌生人交流。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警醒网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小题2】(小题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晒客借助网络“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B.“晒客”晒出的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诫网民就事论事,不意气用事。
C.“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黑”族团结的力量。
D.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最基本的自律意识。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什么,当然自己可以做主。
B.晒客晒“公”,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发法律纠纷。
C.晒客晒“黑”,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象和社会和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晒”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9 09:2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数字地球”之战
“数字地球”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地变化。目前,美国宇航局的一个说法比较能为普通人理解,“数字地球”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表达,也就是用虚拟现实的方式组织全球各种信息。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技项目或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数字地球”具体到实用会怎样呢?北大数字地球工作室的李琦教授说,从不久前的科索沃战争可以看到,美国在军事高科技的应用上更趋极至,这场美国人称为“按电钮”的战争实际上就是“数字战争”,“数字战争”正是美国“数字地球”计划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这一计划首次在军事实战中的具体应用。
中国的“数字地球”研究起步并不晚。美国在1998年1月提出后,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当年5月就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数字地球工作室”,致力于数字地球的研究和“中国数字地球计划”的探讨。
但“数字地球”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美国提出这项计划,是其技术发展和需求所决定的,到了这个层次,可以说是呼之欲出。而我国目前在技术上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突破点,来应对其挑战。那么,我们的突破点在哪里呢?北大数字地球工作室的吴少岩教授举例说,比如我们在网络上难以一下子很快发展,但可以从软件研制上进行突破。以往我国软件业发展缓慢,主要还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需求目标,如果现在有此明确的目标来进行研究,相信可以带动我国软件业的飞速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文中“数字地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字地球”用数字表达现实世界,而组织全球各种信息的方式是虚拟现实。
B.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是“数字地球”的技术目标。
C.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
D.数字地球由多个体系构成,因此,数字地球的内涵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依托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地球这个“车”和“货”就不能实现其技术目标。
B.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促成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并推进了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C.美国首次在科索沃战争中运用“数字地球”技术,这表明美国在军事高科技的应用上更趋极至。
D.“数字地球”研究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需求程度以及综合实力。
【小题3】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数字地球”研究的现状。(3分)(50字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中国古代钱币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国古代钱币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以釿、寽、铢、两等为单位,如秦半两、汉五铢。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至此重量单位不再称铢、絫,而称钱、两,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其原初的意思。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莽泉使用的是垂针篆,刘宋孝建钱是薤叶书,北周布泉则是玉筋篆,这些都是小篆的变体。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一般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佉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突厥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满文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后来使用陶范、石范及金属范,六朝时期开始采用叠铸技术。到唐朝时发展为翻砂浇铸。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关于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见证。
B.钱币是重大变革或重要事件发生的产物与象征,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C.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并体现出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D.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从铸造、印刷,甚至是从对外文化交流上,古钱币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印制在中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既有汉字,也有少数民族的文字,故一部钱币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和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B.加铸外郭是从汉代五铢钱开始采用的一种铸币技术,该技术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C.为了适应中国古代钱币铸造的需要,从秦以后,小篆经过了垂针篆、薤叶书、玉筋篆等一系列变体。
D.钱币中所蕴含的“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古人处事原则、行为规范、风水习俗等均有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重要元素。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铸造钱币为外圆内方并非偶然,这样的形制实际上是古时候人们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等的体现。
B.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书法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反映在钱币的铸造上,一般钱币多铸有两种或三种的书法。
C.由于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以及十进位的实行,故而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
D.为满足流通和防止伪造的需要,钱币无论是铸造还是印刷,都必定采用最为成熟和先进的技术,故钱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
何云波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江湖世界。江湖中人何为?上者仗义行侠,除暴安良;中者为报家仇,浪迹天涯;下者纯粹只为争个天下武功第一,不惜身入魔道,视生命如草芥。一句话,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说得俗一点,便都是在杀人。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有一句名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那些大魔头们视杀人为家常便饭,看哪个不顺眼就可以拎来宰掉,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脑袋,炼九阴白骨爪之类,这里且不去说它。那些身负血海深仇之人,学艺寻仇,餐风露宿,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便是为求手刃仇敌那一刻的快感。于是乎,如果仇敌已为他人所杀,寻仇之人会茫然若失,痛心疾首。剩下来的杀人,便是名门正派之侠客,为驱除邪恶、执掌正义,正大光明之替天行道了。据说,这不仅可快一己之心,还可大快他人之心。
问题是,侠客自掌正义,不问官府也不求法律,自己认为该杀便干净利落一刀了断,这里面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自谓一生杀了241人,其中没有一个是好人。这里凭借的是道德律,况且,好与坏本身便是相对的。一人以为是的,可能另一人以为非,何来客观标准?比如侠客们最为嫉恨不耻的所谓淫贼淫妇,人家相好,哪怕是偷情,其实也不关你事,侠客偏要千里迢迢为民除害,岂不多管闲事?何况,侠客也是人,是人即有人作为动物的共通的劣根性,侠客也难免有杀得性起的时候。将人的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之中,这正是武侠的可怕之处。
如果说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以爱好和平著称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之事,可谓平常之极。鲁迅先生曾讲过,中国人有两类:一类是作示众的材料,一类是看客。看人杀头,乃成国人的一大乐趣。一刀下去,血花纷飞,刺激,过瘾,乃至当阿Q被枪毙,看客们竟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周作人在二七大屠杀之后的一篇题为《怎么说才好》的文章中曾大为感叹: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一种杀乱党的嗜好,无论是满清的杀革命党,洪宪的杀民党,现在的杀共党,不管是非曲折,总之都是杀得很起劲。
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国人潜藏的嗜血习性。同为通俗小说,西方的侦探小说则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它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不担负惩罚的职责。因为惩罚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则具有一种非人道倾向。在惩恶的幌子下,千刀万剐,杀个痛快,嗜血欲望通过杀奸人而获得变态的满足,更何况,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而读者,在武侠小说的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里,大约也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将江湖中人分成三类,指出都是在杀人,对不同类的人的行为,作者虽然有区别对待,但都不是完全认同。
B.作者认为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
C.作者认为,不管是杀人如麻的魔教教主任我行,还是除暴安良的名门正派的侠客,其行为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D.文中引述鲁迅兄弟的言论、介绍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及攻击性行为。
【小题2】文章最后说: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
帛画唐卡
在藏区流行着一种画在布上的宗教画,这种卷轴画藏语称之为唐卡。对藏传佛教僧人来说,唐卡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佛殿里,众多唐卡夹杂在经幡、宝盖和彩带之间,从梁枋漫垂而下,对殿堂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
在我国,画在丝织品或布面上的画被称为“绢本”。佛教兴起后,帛画遂被大量注入佛教题材,如佛、菩萨、天王、力士像以及说法画、经变画等。藏传佛教的帛画在唐宋时已有,到了明代,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据考证,现今最早的唐卡保存在西藏的萨迦南寺,约诞生于10世纪的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几乎全是正方形,以后则是长方形的了。到了明清两代。藏区的唐卡数量明显增多。唐卡的长度通常在二至三尺之间。由于画幅的局限,不便反映宏大的场景,故而绘制佛、度母、本尊和护法神的供像就成为唐卡的侧重点,这类唐卡约占总数的80%。按惯例,唐卡中间有一尊大佛像。或是表情温和地坐在莲花座上,或面目狰狞被烈火包围,四角有树木、花卉和云彩。不过,也有以连环画的形式把多幅画面连起来的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的唐卡,如最常见的《佛本生记》就是用100块唐卡连成的。
在藏区有许多绘制唐卡的僧俗艺匠。而且,一些著名高僧也常是丹青好手。由于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因此,每幅唐卡都是潜心之作,绝少粗制滥造。唐卡的构图繁复,在神佛之外还要画一些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做,不能随心所欲。
唐卡的制作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加工画布。先把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铺在木板上,用石块反复磨压,再涂刷一层掺有滑石粉的胶。经过处理的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第二步是勾画构图。画师先用炭笔落帛起稿,然后用颜料着色,再用纯金碾磨的汁勾线,完成画面。第三步是整理装裱。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在画布上下贯穿木轴,在画布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经过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画布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幅可以卷起带在身边的卷轴画制作完毕。绘制一幅精致的唐卡,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唐卡除彩绘外,还有刺绣、提花等制作工艺。最珍贵的帛画为缂丝像,它是用金线织成的。这种手工生产的佛像帛画过去多为朝廷赏赐用,在这些缂丝佛像的背面,往往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异常罕见的工艺品。唐卡是寺院的庄严之物,每个殿堂和僧舍都挂着数量不等的唐卡,而一些匠心独具的作品被人们珍藏传世。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唐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卡”一词来自于藏语,它是指一种流行于藏区的画在布上的以宗教为题材的卷轴画。
B.众多唐卡对佛殿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故它是藏传佛教僧人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
C.现今保存的最早的唐卡,大约诞生于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都是正方形,以后则改为了长方形。
D.唐卡的长度一般在二至三尺之间,其侧重点是绘制佛、度母等供像,并不追求反映宏大的场景。
【小题2】下列关于唐卡制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用石块磨压,刷胶,使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
B.画师用炭笔在画布上画出草稿,然后为草稿着上颜色,再用金汁勾线,完成勾画构图。
C.画师需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四周用木头固定,在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
D.装裱好的画布经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副唐卡才算完成。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唐卡都绘制神佛像,一部分唐卡则以连环画的形式将多幅画面连起来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
B.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绘制,不允许自由发挥。
C.最珍贵的唐卡是金线织成的缂丝像,背面常常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极为难得的工艺品。
D.在藏区,“绢本”即唐卡,其构图十分复杂,在佛像之外还有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E. 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说明适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小题3】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